*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何进行合理转换?

抗菌类药物,作为目前临床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静脉注射风险较大,那么能否通过口服替代静脉注射,从而减少医院成本、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呢?

针对这一问题,界小药就口服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及适应症做简单介绍。

01

口服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到: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特殊情况除外)[1]。

2017年,Prins JM[2]等人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由静脉到口服的转换标准的建立”中提到,成人住院患者在进行静注到口服给药(iv-to-po)转换时应满足以下所有标准:

1.生命体征应良好或改善

  • 收缩压应稳定,且无正性肌力药或液体复苏;

2.与感染有关的体征和症状已经被解决或改善

  • 无退热药的情况下,体温应36℃-38.3℃;

3.胃肠道必须完整并有功能

  • 无以下情况:吸收不良综合征、短肠综合征、严重的胃瘫、肠梗阻、持续鼻胃管抽吸;

4.口服途径不应被破坏

  • 无呕吐、患者应配合;

5.不存在有禁忌症的感染

通过口服途径用药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足够的抗感染浓度。不存在以下感染:

a.(严重的)脓毒症

b.坏死性筋膜炎

c.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

d.金葡菌菌血症

e.血管内感染(例如心内膜炎)

6.转换的口服抗菌药(可以是具有恰当抗感染作用的另一种抗菌药)必须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60%-90%)

02

口服抗菌药的生物利用度一览[3]

表1 β内酰胺类口服抗菌药物

注:本表格整理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50版)》,可能存在不同厂家药品剂量或口服吸收率不同,仅供参考。

表2 非β内酰胺类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抗菌药物 [3]

注:本表格整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50版)》,可能存在不同厂家药品剂量或口服吸收率不同,仅供参考。

那么口服抗菌药有哪些适应症呢?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责任编辑:起雄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