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开封被破后,在金国的授意下,张邦昌被拥立为“伪楚”皇帝,组织建立傀儡政权,“世辅王室,永作藩臣”。但张邦昌不是傻子,他不敢大逆不道坐上至尊之位,以至于金国以屠城相要挟,才迫使他就范。哪怕成为“皇帝”,张邦昌依然心向大宋,不称“朕”、不用“圣旨”,后来还毅然还政康王赵构,然而他这一还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屈辱出使,处境凄惨

宣和七年(1125),金国在灭了辽国之后,发兵直逼宋朝国都开封,宋徽宗担心背负亡国之名,于是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桓,是为钦宗。然而钦宗和其父一样软弱无能,面对金军的铁骑只想一逃了之,哪怕主战派大臣李纲有所部署,禁卫六军和勤王之师都有心保家卫国,可架不住钦宗扯后腿,不是想跑就是企图割地求和。

其实金国内部在对宋政策上也有分歧,一方主张继续以徽、钦宗为皇帝,和宋朝南北分治;另一方则打算“更立异姓”,将徽、钦宗虏到自己家地盘上以断绝宋朝勤王之师,同时扶持非赵姓的政权来节制宋人,最终后者占据上风,张邦昌很不幸被选中成为伪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金人的胁迫下,钦宗不得不同意派遣一位宰相和亲王前去议和,比起“慷慨请行”,在金军大营中临危不惧的康王赵构,作为副使的少宰张邦昌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差劲,出发前,他因为恐惧而泪流满面,“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是赵构的一番勉励才让他止住眼泪。

张邦昌想哭是有原因的,钦宗虽然大力赞同议和,但在张邦昌临行前既不给割地圣旨,又不予印绶,摆明了是让张邦昌有去无回,甚至在议和期间,还有宋军夜劫金营,把张邦昌吓得够呛,“金以用兵责使者,张邦昌恐惧涕泣”。就这么被钦宗放弃了的张邦昌只得跟着金军走了,同时还背上“社稷之贼”这口黑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社稷之贼,伪楚皇帝

此时的宋廷上请战的大臣们占据上风,像张邦昌这样主张议和的大臣自然遭到排挤,加上他行为表现如此不堪,以至于金太宗在得知他的事情后认为此人是唯一的人选。靖康二年(1127),开封沦陷,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金人“劝进”张邦昌。

“金帅命推立异姓”,但宋臣们皆激烈反对,甚至未来的南宋奸相秦桧还写议状乞立赵氏为帝。张邦昌也知道这个至尊宝座有多烫屁股,于是他先是称病绝食拒绝登基,后又以自裁相对,随后金人以屠城相要挟,张邦昌无奈屈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有强大的金国撑腰,张邦昌这个伪楚皇帝也当的很“失败”,“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自己的心腹以“陛下”称呼他时,也受到他的斥责,尽管自己无力营救徽、钦二帝,但他依然敢于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遥拜送行,“众恸哭,有仆绝者”

更难得的是,当金人一走,张邦昌就开始策划还政的事了,由于宋皇室唯一没有被金人俘虏的康王赵构远在济州,于是张邦昌迎接了因为被废而逃过一劫的元祐皇后来垂帘听政,“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哪怕阐明自己并无不臣之心,但张邦昌依然难逃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忠奸难辨,在劫难逃

“僭位”仅三十三日,张邦昌就退位了,在明知道还政很可能难逃一死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献上“大宋受命之宝”,支持赵构即位,还亲自来到应天府向康王“待罪”,“寻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恸哭请死”

明知自己死路一条,张邦昌为何还这么积极向赵构靠拢呢?张邦昌又不傻,若是支持他为帝的金人能够征服华夏大地,那还扶持他干嘛呢?没了金兵的武力震慑,自己这个被推到前台的人又怎么可能全身而退。不还政,十死无生;还政,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张邦昌能不积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遗憾,张邦昌高估了赵构的容人程度,尽管赵构在登基后以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但那只是为了堵住金人的嘴,甚至让这个曾经的主和派大臣再度和金人达成“画河为界”的合约,待到张邦昌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后,赵构打算杀了他以绝后患。

赵构登基之初,是有抗金之雄心的,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罢免了张邦昌的相位,任命鼎鼎有名的李纲为相,而李纲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张邦昌,赵构虽然为张邦昌开脱,但还是将他贬官。由于张邦昌之前的伪后是赵构父亲徽宗的一个嫔妃,旧情未了的二人被抓到把柄,于是赵构借机处死了张邦昌以及曾经支持张邦昌为帝的党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论迹不论心”,张邦昌或有谋权篡位之嫌,但他的表现能坚持不以皇帝自居,甚至在位仅三十三天后就立马归政,不像后来的刘豫和伪齐政权助纣为虐。然而张邦昌投降了金人是不争的事实,赵构想要巩固自己的帝位,与金人画河为界,靠的肯定不是主和派大臣们的嘴皮,而是主战派武将们手上的兵,为了得到李纲等主战派的支持,牺牲一个张邦昌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