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一百多万年前,十堰人民傍依汉江水系生存繁衍,迎来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深入了解并感受十堰“汉水文化”,2022年6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十堰市博物馆,并来到“十堰与水”展厅参观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百年来,十堰人民科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生命的繁衍,同时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碧波浩渺的丹江口库水顺着千里长渠,流向了干涸的华北平原。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十堰,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崛起!共和国建立之初,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而十堰作为中线核心水源区,责任更是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十堰人民放眼全局、胸怀壮志的情怀,举全市之力投入到这项当代、惠及千秋的伟业,决心用智慧与汗水,把一库清水送往北方,十堰人民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令实践队员们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掘南水北调精神内核,学习南水北调工人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多次提及工匠精神。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不仅仅只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在博物馆“水与十堰”展厅里水电站工人工作照片墙上的一张张照片,是南水北调工人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工人们没有追求轻松和高薪,而是选择为南水北调这项大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认真、专注和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这种精神值得广大青年学习!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就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人。他们的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淡泊名利以及坚定初心和使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将工匠精神传承并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用恒心与毅力将每一份工作做到极致,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不论是南水北调精神还是工人工匠精神,实践队员们都应该将其学习并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何种场合,这一道理都不会过时。这次参观十堰市博物馆的经历,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学习到了南水北调工程,也领悟到了十堰的“汉水文化”。实践队员们将把把学习到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继续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人: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