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初中文凭,却写下了200多篇数学学术论文,10部数学学术经典;他,左腿残疾,却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奋学习,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他,就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1910年的江苏金坛,少年时代的他,由于平日里行径怪异,木讷寡言,因此乡里人送他一个“罗呆子”的称号,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孩子将来绝对不会有出息。1922年,华罗庚小学毕业以后,进入了初中读书,在他数学老师的引导下,这个动作迟缓、沉默怪异的少年,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超乎于常人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华罗庚

数学老师也发现,华罗庚在解题之时,从不因循守旧,通过他自己动脑筋思考之后,华罗庚经常会提出来一套与众不同的,更加简单的数学题解答法,这让他的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华罗庚的数学能力。

尽管华罗庚在数学上名列前茅,但是,由于他的其他科目不合格,偏科过于厉害,所以他并没有考上高中,只能前往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在这所职业学校就读期间,华罗庚仍然坚持用自己独出心裁的解题方法解答数学题,同时又简化了打算盘方法,这让他在上海市的算术比赛中取得了第1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华罗庚

不过这个时候的华罗庚,在中国数学史上毫无名气,直到1929年,他的人生在这一年冬日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一年,华罗庚不幸患了一场重病,导致左腿残疾。然而,身体上的残缺并没有打击他的精神信念,华罗庚仍然坚持学习数学。

同年12月,华罗庚开始在由中国科学社所创办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与数学研究有关的处女作;1930年12月,他又发表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以此来反驳当时数学界的大佬苏家驹数学文章的错误之处。未曾料想,他的这篇反驳文章,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罗庚老年

华罗庚这篇文章发表不久后,就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熊庆来看完华罗庚的文章,发现中国数学界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位毫无名气的“黑马”。随即,他通过同样来自江苏金坛的数学系教员唐培金了解到华罗庚的生平往事,这个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身患残疾的华罗庚让熊庆来惊奇又敬佩。

1931年,华罗庚在数学系主任的提拔与支持下,在清华大学跟班听课并自学高等数学;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华罗庚就被这所中国顶尖大学破格提拔为助教,开始教授微积分课程;1935年,华罗庚已经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数十篇数学论文,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顶尖数学论文学者,这也让他在国际上都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罗庚老年

华罗庚凭借着自己对于数学的热爱与努力,逐步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他前往剑桥大学进修,又在中国全面抗战之其返回祖国,在西南联大担任数学教授。那些炮声隆隆、烽火连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跑警报的岁月,将华罗庚磨练的愈发坚强。

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从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到主持中国科学院教学研究所工作,华罗庚将他的数学学术研究延续于国内外,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上传奇英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超豪老年

在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上,除了华罗庚为数学史写下华美篇章以外,在数学宇宙里写“诗”的谷超豪,也是一颗无声闪耀的巨星。谷超豪出生于1926年,幼年时期,他被父母交给了没有子女的寡嫂抚养长大,纵然不在父母身边成长,谷超豪却在寡嫂的身上学习到了善良、纯真的品质。

进入私塾读书以后,谷超豪开始对数学情有独钟,那些在别的孩子眼里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在谷超豪的眼里却令他无比着迷。小学三年级,谷超豪第一次接触到数学除法,在1除3这堂课上,他首次了解到,原来数学是一个无尽的概念,此后他与数学结下了深厚缘分,他开始发挥想象力来学数学,比如当老师提出边长为1的四边形面积是否也为1时,谷超豪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如果将这个四方形变成菱形并且压扁,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就为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超豪这种超乎常人的数学想象力,还与中学时期所接触到的一本名为《数学的园地》这本课外书有关。正是在这本书中,谷超豪才知道,原来速度概念要通过微积分才能精确了解,在这之前他自以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直到通读这本数学课外书以后,谷超豪才认识到,只有精确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才能真正掌握数学。

谷超豪从课外书本中所汲取的这些数学营养,让他手中的数学更加具有创造力与生命力。比如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这三个领域,都能够见到谷超豪活跃的身影,还有他在国际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