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脏对于血液的直接作用就是两个。一个是过滤,一个是重吸收。肾脏“生病”后,这两个功能也紊乱了,不该过滤掉的蛋白被过滤掉了,蛋白对于肾脏过滤膜会产生“冲击”,加剧肾脏受损程度。所以,限制蛋白摄入目的是为了让肾脏少受点伤。

难办的是,蛋白又是人体所需。随着尿中蛋白漏出,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减少,患者就会出现疲惫乏力等症状。

基于种种考量,对于肾脏患者的饮食指导被精准概括为“优质低蛋白”。比如鸡蛋清、牛奶和新鲜的猪瘦肉。这种“刻意要求”既可以保证人体所需,又保持了足够的节制,将肾脏的负担和损伤降到最低。

而餐厅里腌制的肉类大多已不新鲜,加之腌制过程需要加入过量的盐。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要知道,肾小球正是由毛细血管组成,必然也会受到牵连,致使肾脏损伤加重。

这是“病从口入”的另一层含义。即“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它既是致病因素,也是治疗方案。要坚持低盐、低糖、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