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随着房地产近20年来的不断发展,房价一路飙升。截止至2023年7月份,我国平均房价水平已经达到9749元/平,即便是普通三四线城市,每套房的售价起码也已经达到百万元起步,一二线城市房价位于千万乃至上亿的房子更是比比皆是。

不过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这并非是好消息,迫于高房价的压力,只能望而却步延缓买房计划。

近年来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缺陷也已经渐渐开始显露。目前房地产所关联的不仅仅只有其上下游产业,结婚生子、养老教育等基本都已经与房地产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明珠此前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过高的房价只会让年轻人被“买房”所束缚,根本无心工作,甚至让年轻人对于爱情本质的概念也已经开始产生误读。

高房价之下的炒房投机等行为,实则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冲击,楼市泡沫正不断加剧,而经济发展如果过分依赖房地产行业,经济虚假繁荣现象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曹德旺曾在此前的讲话中提到,只有实体经济、科技实力以及教育事业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众所周知,我国楼市调控主基调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两点,一是房住不炒,二是健康平稳。当前所出台的各种楼市调控举措,几乎都是以这两个原则为前提。其实从近来“双减”、“限贷”以及“三道红线”等实际调控来看,楼市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稳”为主,即长期维持楼市稳定发展。

不仅只有中国,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曾面临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困难,但他们的解决方案却恰巧与我们截然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妨以日本为例,日本在90年代曾经历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经济危机,而日本当时的做法却与我们大相径庭,并不是竭力维持楼市稳定,而是主动去戳破楼市泡沫。也正因如此,日本之前的楼市调控举措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吸取教训的经验。

不过也有人不免会疑惑,我们为何不效仿日本戳破泡沫,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多数都是不了解前因后果的人。上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日本部分产业的发展大有超过美国的势头。1980年左右,日本汽车制造业一跃超越美国,成为排名世界首位的存在,且证交所道琼斯指数更是达到10000日元,当时日本居民的人均GDP收入大约是美国的1.4倍多。

也正因如此,日本楼市开始迅速发展,房价一路飙升,“买房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没存款、没积蓄的人即便不惜贷款借钱也要买房,一时间日本楼市被笼罩在投机炒房的氛围中。当时有位日本专家曾推测,东京的整体房地产市值已经超过整个美国房地产的市值。不仅如此,许多国外开发商看到日本楼市所带来的利好,纷纷转投、跟投,使得楼市泡沫不断加剧、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嗅到日本楼市所带来的利好,美国为采取针对措施,于1985年与日本签订《广岛协议》,使得日元逐渐迎来。货币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居民购买力,但国内制造业与对外出口贸易等,由于成本增加导致发展接连受创。许多企业家见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纷纷转战房地产市场,大量外来资金不断涌入楼市,使得房价、地价以及投机炒房之风不断飙升。而日本所采取的针对措施,仅仅只是下调利率(6%降为3%)与信贷支持举措。也正因如此,日本楼市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楼市迎来多次降准加息后,大量资金链发生断裂,最终导致楼市泡沫破裂。

随着楼市泡沫的迅速破裂,导致日本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时至今日都没有完全消除当年楼市所带来的影响。而以投资炒房为主的炒房客们深陷债务危机,一时间难以脱身,居民收入大幅锐减、失业等现象屡见不鲜,日本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的居民幸福指数也由此降至有史以来的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国竭力稳定楼市其实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也只有楼市稳定,才能逐渐完善长效机制,使房地产逐渐实现软着陆,这也是当前我国居民幸福指数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更何况随着近年来楼市不断加码调控,房价的涨势终于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开启降价模式。所以说我们不主动戳破泡沫的原因已经找到,懂行人的话近乎明示。

除此之外,我国相较于日本,有更完善的金融信贷系统、楼市监管举措,尤其是在楼市纠偏等方面,是日本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说,我国稳楼市的目的,实则是遏制炒房之风,继续促进楼市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