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是指妇女小腹内的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并常致月经或带下异常,甚至影响生育的疾病。此外,癥瘕还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癥瘕一般生长缓慢,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恶性癥瘕一般生长较快,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并伴消瘦、腹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籍记载中,瘕最早记载于《素问·骨空论》中:“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而癥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关于二者的区别,在《诸病源候论·瘕病诸侯》中提到:“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块而可推移者,名为瘕。”因此,癥与瘕在性质上不同,癥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积块不坚,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由于癥瘕的产生,常先气聚成瘕,日久则血瘀成癥,二者不可分开,故以癥瘕并称。

由癥瘕的性质可知,本病的发生多与“气”相关,因自身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事、饮食所伤,脏腑功能失调,致体内气滞、瘀血、痰湿、湿热等病理产物聚结于冲任、胞宫、胞脉,久而聚以成癥瘕。

在中医上,本病的病因病机大致被分为六种,但基本病机为瘀血,与各种有形的病邪相互交结,治疗方法大致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01、七情内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变化过度强烈和持久,影响脏腑气血功能),肝气郁结,阻滞经脉,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积而成块,日久成癥。在治法上活血化瘀,行散气滞,消癥;

02、寒邪客于冲任、胞宫、胞脉,血脉凝涩不行,瘀血乃生,积而成块,日久则成癥瘕,如《济因纲目》云:“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其治疗多以温经散寒为主,并以祛瘀消癥;

03、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而为痰,痰湿与瘀血相搏,痰瘀互结,积聚成块,久而成癥瘕。故以化痰除湿,活血消癥为治疗方法;

04、素体脾虚,或积劳成疾,气虚行血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积而成块,日久成癥瘕。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治疗上则需补血活血,化瘀消癥;

05、肾藏精,主生殖,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伤肾,肾虚则脏腑之气失于资助,故血行无力,停滞为瘀,积而成块,日久为癥瘕。则以补肾为主,活血化瘀消癥并行;

06、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入侵,与气血相搏,或痰湿蕴结日久化热,结于冲任胞宫胞脉,日久成癥瘕。其治法为清利湿热,化瘀消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成药治疗:

(1)血瘀证兼有痰湿者:桂枝茯苓胶囊;

(2)血瘀证:宫瘤消胶囊;大黄虫丸;

(3)气滞血瘀证:丹鳖胶囊。

本文所提药物对自身是否适用以及使用方法都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