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比亚迪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落泪!中国汽车雄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刚刚!比亚迪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落泪!中国汽车雄起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新能源车领先世界

作者:豆腐乳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个亿,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84个亿。许多人在笑我,这是在烧钱。”

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活动现场,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提到,当初如何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坚持研发技术,这位中国汽车界的硬汉也不禁哽咽起来。

咱们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终于牛起来了

(图:比亚迪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他说的那样,“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不畏艰难,坚持研发投入,如今的中国车企掌握了先进技术,终于轮到国外大牌向中国车企学习了。

比如今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小鹏汽车将向大众汽车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雷诺与吉利汽车今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吉利汽车推出混合动力汽车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

国产汽车的技术研发,也开始得到国际的认可

(图:@贝瑞德RalfBrandstaett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早些的2020年,丰田与比亚迪合作,双方共同研发的车型bZ3的电池和电机都来自比亚迪。

要知道,在将近四十年前,中国与国外车企合作,都想“以市场换技术”。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意识里,外国名车都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技术更是遥遥领先。

可短短几年,国外车企怎么向中国车企学技术了?

丢了市场,也没有核心技术

丢了市场,也没有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前,中国汽车产业并不成熟。比如汽车重镇上海,当初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就是用榔头一下一下敲出来的。

虽说是以国外轿车为样本仿制而成

但也是上海轿车制造“零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看上去很有“工匠精神”,但谁都知道,靠榔头敲出来的车稳定性差、故障率高、费时费力,甚至一辆献礼轿车,在北京街头因为发动机故障趴窝了。

没有先进的流水线,全靠人工敲,量产都很难。到1980年,国内产量最大的轿车上海牌汽车,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这点产量,也就够国外车企生产一周的。

上海牌轿车是当时公务用车的主力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量低,就难以带动产业链发展,轮胎无线电扬声器汽车天线是仅有的几个国产化零部件。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仅为2.7%。

在令人绝望的技术差距面前,中国想发展汽车产业,只能找外援。

毕竟手工造车还是太难

学习他国的技术经验或许还能进步快一些

(凤凰牌小轿车生产场景复原)

(图:chinacarhistory.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应运而生,即积极吸引国外知名汽车制造商,与中国车企合资办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部分产品。

中国希望通过这种让步,引导外方转让先进技术,最终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研发体系。

“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下,1984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标志着合资车企时代的到来。

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就此改写

(图:上汽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众第一条总装生产线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每天能生产15辆桑塔纳,就这产量在当时已经超预期了。

合作生产的桑塔纳,更是成了一代神车。一提到公务车,大家都会想到大众。甚至今年7月份总理在德国访问期间也提到,“在上海工作五年,配车是大众汽车。”

1983年,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从此“国民神车”逐渐在国内普及开来

(图:上汽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富人群想炫富,也会选择买奔驰、宝马等国外大牌。十多年前就有人喊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可见外国大牌汽车在中国多受追捧。

外国知名车企自然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20年,国产乘用车销量前三名还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合资车企。中国俨然成了大众最重要的市场,每十辆生产出来的大众车就有四辆卖到了中国。

什么时候咱们国产汽车也能热销海外呢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们把市场交出去了,核心技术却没换来。中国车企很难通过合资企业获得关键技术,因为外资公司牢牢把控着核心技术与关键供应链。

而且与外国车企合作的一些中国车企很快发现,这么赚钱很舒服,于是逐渐在探索核心技术的道路上怠惰下来。

当然,也有民企闯入汽车产业,在创新上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他们发现,国外大牌车企在燃油车领域有着上百年的积累,短时间难以超越。“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张沙发”这种话,说起来豪言壮语,真做起来才发现,太难了。

中国车企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都很不容易

(国内的汽车工厂 图: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该如何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

弯道超车,攻守势异

弯道超车,攻守势异

2009年,时任科技部部长就曾提出,中国汽车将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当时外国大牌车企风头正盛,“弯道超车”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视为“伪命题”。有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说,“弯道超车容易翻车”。

但仔细想来,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是中国车企超越国外大牌的绝佳路径。

在近几年车展上,新能源汽车逐渐占领各大车企展位C位

中国新能源车企展位更是人气爆棚

(2023年上海车展,比亚迪高端子品牌仰望展台)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车能够减少碳排放,对全世界而言,发展新能源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

对中国来说,换道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技术供应链系统将重构,国际大牌车企修炼百年的内功无用武之地,重新与中国车企回到同一起跑线。

例如燃油车动力系统的内燃机、变速器等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上被电动机、电机控制单元、动力电池等全新类型的零部件取代,这就是电动化带给汽车供应链的变化。

我们不仅要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上抢占先机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配套设施的研发也不能落下

(Evogo电池交换站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电动化的机会,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2021年、2022年每年销量涨幅均超过了200%。到2022年,比亚迪全年共销售了约180万辆汽车。

除了一骑绝尘的比亚迪之外

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在稳扎稳打,销量逐年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跃居2022年国产乘用车销量排名第一,且销量前三里只有上汽大众一家合资企业了。

而上汽早已不只有上汽大众,还有强大的自主品牌。其自主品牌去年销售278.5万辆,已经超过了合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的自主品牌MG,在2022年7月达成了海外出口累计100万辆的成就,成为中国第一个出口破百万辆的汽车品牌。

墙里开花墙外香,MG在国外销量持续增长

已然成为纯电动车类别中“顶流”的存在

(曼谷车展上的MG ZS EV 图:shutterstoc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出口,今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可谓百花齐放。除了上汽,还有奇瑞、长安、长城、吉利和东风等中国车企上半年出口汽车超过10万辆。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提高

“中国制造”逐步转变为“中国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车企群狼出海,正带动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超越日本同期出口的202万辆,跃居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国。要知道,这可是在2022年中国整车出口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的成绩上取得的。

据预测,2023年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第一次站在世界汽车行业的塔尖。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势头还十分强劲

未来塔尖的高度还将不断被刷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眼巴巴地求着引入国外车企合作,到如今中国汽车出口世界第一,四十年间,中国汽车攻守势异了。

中国汽车的崛起,也被资本市场看在眼里。作为新能源车产业的“扛把子”,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上也广受追捧,一度被称为“万亿双雄”,常年霸榜机构重仓股。今年上半年汽车ETF(516110)也受到了不少关注,一路波动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车企逆袭,也让国外大牌意识到,它们要向中国车企学习了!

于是就有文章开头来找中国车企合作,中国车企向它们输出技术的一幕。

中国汽车,加速向前

中国汽车,加速向前

从国外大牌车企的角度看,找中国车企合作刻不容缓。

去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225辆,距离千人汽车保有量800多辆的美国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经济增长,民众收入水平提高,汽车消费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如果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说赶上美国,就算再翻一番,达到450辆,就对应了3亿多辆的增长空间。这个潜在市场正在迅速被瓜分,这么大一块蛋糕,要是不赶紧吃就来不及了。

这是中国车企迎头赶上的好时机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块蛋糕不是外国车企能轻易下嘴的。

根据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

这意味着国外大牌车企正在被挤出市场。

打不过就要加入,学习中国车企也要拥抱中国汽车产业链,汽车ETF的权重股中很多企业都进了外国车企的供应链名单,帮助外国车企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化是中外车企积极竞争的未来方向,自动驾驶升级到L3就可以解放人的双手,不必操控方向盘。

想象一下,长途旅行中不必费心驾驶,一路上吃个水果,看看电影,要是忙的话拿出电脑码字,汽车变成第三方移动空间,一路上舒舒服服,岂不美哉!

汽车智能化分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2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今年6月,工信部更是提出,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未来几年,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智能化部件和系统的价值有望从L1的625美元提升到L3级以上的6845美元——这可是十倍以上的增长。

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驾驶核心部件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464亿元,全球达到6659亿元。汽车ETF持有的德赛西威、华域汽车等汽车电子相关企业,将会抢下这部分蛋糕。

如科幻片中的智能驾驶生活已经不再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化的汽车,将会成长为万物互联的接口,这里面的价值就更大了。

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在打造线下App,包揽软件升级、汽车保险、维修保养、上门补胎等各类增值服务,等于又吃下了一大块产业链上的蛋糕。

一条龙服务,全都给车主安排好了

(图:比亚迪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趋势是“市场扩容”“智能化提高”的价值双击,汽车ETF里的整车企业将跑完“电动化”与“智能化”全程,竞争中的优胜者将吃下产业盛宴中最肥美的部分。

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上汽等车企已经投入到这场激烈的卡位战中,争取在接下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盛宴中争取到最佳位置。

国内各大车企摩拳擦掌、并驱争先

(图: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厂商赶紧来合作学技术,也是因为再不来就来不及了。

看到此情此景,回想起中国汽车一路走来的历程,更是感慨万千。

从上海市汽车年产量才几千台,到现在比亚迪一家就能每天生产几千台车

这是量的提升,也是质的飞跃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外国大牌汽车风靡全国,到如今中国汽车海外畅销,中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从“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汽车技术,到海外车企找中国厂商学习先进技术。

从汽车国产化率仅为2.7%,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来了

(淮安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基地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汽车及相关产业已经成长为国家经济和就业的支柱。

每增加一个汽车产业生产人员,可增加7-10个相关人员就业。目前全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社会就业总人数的六分之一。汽车产业约占中国GDP的10%,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

汽车产业产值大、产业链长、相关的产业多

是拉动国家GDP的重要产业之一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产业价值的巨大提升,极大地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以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零部件企业,也正在成长为A股市场的中坚力量

未来,我们将在汽车ETF(516110)上见证中国汽车产业链更辉煌的未来——民众的汽车消费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中国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汽车进一步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中国保持汽车出口第一位置并不断拉开与日本、德国等的差距。

参考资料:

中国新能源车:十年弯道超车 https://www.yicai.com/news/101523805.html

大众汽车狼性转身,中国汽车进入技术输出时代 https://www.yicai.com/news/101822664.html

基于未来3年AI智能化+出海共振视角:战略看多H+A股整车板块!_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44050436964/index.phtml

将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奥迪称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 https://www.yicai.com/news/101805099.html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智能汽车投资框架之三:重构与重估 整车投资新论_行业研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industry/rptid/684521809916/index.phtml

中国汽车,向“市场换技术”告别 https://www.yicai.com/news/101810667.html

光明网评论员:拉动汽车消费就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_光明网 https://guancha.gmw.cn/2022-06/02/content_35784845.htm

全球首家!比亚迪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https://auto.cctv.com/2023/08/10/ARTImcq8iPoWKtowTkPebP6f230810.shtml

直面国际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还需迈过几道坎-中青在线 http://zqb.cyol.com/html/2018-07/05/nw.D110000zgqnb_20180705_1-09.htm

经济参考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触发“链式效应”竞争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39/c19322281/content.html

特斯拉大动作频频!产业链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https://www.cls.cn/detail/1263862

汽车中国三城记:上汽崛起_特别报道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91010/4619822.shtml

罗兰贝格:《2023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

https://www.rolandberger.com/publications/publication_pdf/Automotive-Supply-Chain-Report.pdf

乘联会:《【月度排名】2021年1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http://www.cpcaauto.com/newslist.php?types=csjd&id=2658

乘联会:《【月度排名】2022年1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http://www.cpcaauto.com/newslist.php?types=csjd&id=2982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风险提示:观点和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封面: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