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桑皮纸,在新疆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写字作画千年不褪色、防虫蛀、不怕潮等特性。当桑皮纸遇上中国画,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澎湃新闻获悉,8月18日,由新疆国画院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中华艺术宫“海上观潮”艺术系列大展的重要展项之一,也是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以桑皮纸为创作媒介的美术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褚晓莉《回首春归处》

展览集结了新疆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人文风情及援疆成果为主要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要类型,绘就了一百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力昆·哈孜《来自北京的信》

参展艺术家、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亚里昆·哈孜认为,纸张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有着重大意义,桑皮纸制作是中国造纸业的一部分,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传承。

新疆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褚晓莉说:“桑皮纸淡黄的色泽,粗纤维的质感,令人想起新疆的戈壁、沙漠、风蚀峡谷等地形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在桑皮纸和宣纸上创作中国画各有韵味,桑皮纸特性突出,既可充分用水,表现淋漓尽致的墨韵,又可大胆设色,画出五彩缤纷的重彩,工笔、写意、重彩在桑皮纸上都能呈现出美妙的效果,”新疆国画院执行院长李志天介绍,展览中有一系列以“天山”为主题的作品,比起传统国画中对雪山的表现多用留白,在桑皮纸上则用白色颜料勾勒晕染,非常厚实、壮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钧兵《天山春色》

新疆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新疆国画院副院长王钧兵的参展作品《天山春色》,就是利用桑皮纸独有的特性,巧妙地以水、墨、色反复叠加突出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雪峰《丝路驼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天《不老的歌》

本次展览特邀上海本地的15位艺术家首次体验桑皮纸创作,画家马小娟、汪家芳等表示,与普通宣纸相比,桑皮纸的纸面较粗粝、吸水性强,特有的色泽与自身纤维的肌理感,令美术作品产生别样的表现力。这次创作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实践,也将为今后创作表现方式的选择也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翔《疆山大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宝山《春华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剑利《雪域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小钦《风雪奔牛图》

为了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桑皮纸,亲身感受其魅力。展厅内还特别设置互动区域,展示桑皮纸的制作过程。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将结合展览主题,举办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艺术家讲座、导览、现场教学课等多场公共教育活动,更好发挥美术展览的社会美育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理国《起舞拉里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增友《天山月色图》

此次展览持续至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