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人痛恨。形式主义归根到底是浮于表面的不作为,而官僚主义,实则是仗着权利的乱作为!

干部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干部的薪水是纳税人拿的,但某些时候,却成了他们的特权!

2021年8月,中纪委就曾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总有领导干部喜欢搞特权》的文章,言辞犀利地指出,特权主义之所以出现,从根本上讲,是权利出现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三令五申,不允许搞特权,但某些部门还是将这些当成了耳边风,甚至公然搞起了特权!

因为一场马拉松,巴中市委书记何平火了

巴中市委书记一个跑步的视频,居然在网上收获了11.4万条评论,迅速上了热搜,而且评论都是清一色的夸何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就是正常的评论也没啥,可是评论写作水平之高,用词之精妙,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对于网友的质疑,巴中市却很坦然,坚持声称没有组织跟帖,也没有跟帖任务,也许是市民关心当地发展,自发评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巴中人民,甚至可以说都是考公奇才,一开口就是满分申论。

节选几条供大家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看似简单的评论,组合在一起,却仿佛是在听书记作报告。不管是文字的排列,还是思想高度,可谓是登峰造极。

可是,只是跑一个步,用得着这样夸赞吗?也没有干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时,难免让人感觉到怪怪的。

现实中的很多领导,身边都不缺溜须拍马的人,为领导马首是瞻。领导打个喷嚏,马上去买感冒药;领导抬抬手,茶杯就送过去了;领导抬抬腿,椅子就送到面前……

主打的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算的就是一个鞍前马后的伺候,满口都是仁义道德,行动却龌龊不堪,正经事从来不好好干,这样的其实真不少。

回到何书记跑步评论的问题,那些精心编写的文字,也许是网友们自发评论的,而做出这些评论的根本目的可能只有一个:反讽。

铁路职工无票乘坐商务座,脱鞋脱袜臭气熏天,乘警还让乘客不要接打电话,处罚结果让人意外

8月14日,周先生称他乘坐G6097高铁从湖南怀化上车后,遇到4名没买票的铁路职工,直接坐在了商务座上,其中1名占坐者还戴着“乘警长”臂章。

在列车员查票时,几个人亮出了证件,表明了铁路职工的身份,列车员默许走开了。

这4人坐下来后,有人直接脱了鞋袜,用周先生的话说:“车厢里弥漫着腐烂的味道

“商务舱只有几平米大小,真是臭气熏天,让人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还不算完,接下来戴“臂章”的乘警一番话,更是让周先生无法忍受。

晚上8点左右,周先生在车厢内接听电话,没想到戴着“乘警长”袖标的人,走过来让他不要接打电话,告知他这会影响到别人休息。意思就是暗示周先生:你吵到我们了!

先是违规占用商务座,后又脱鞋脱袜导致车厢内臭气熏天,居然还无礼要求别人不要接打电话,铁路职工就能这么为所欲为吗?不管好自己反要求别人这样那样,这谱摆的可真大!

平时列车长和列车员处于被管理角色,不敢多言,可这次刚好遇到了较真的周先生,他当着几人的面,直接打了12306投诉。

看到被投诉后,几人明显变得很紧张:“额头上都冒汗了

随后,列车长给周先生打来电话,一是表达歉意,也向周先生解释称:4人里面有2人属于铁路内部人员可以签票,1人正在补票,乘警不在其管理权限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在事后也发布了情况说明,对2名出差铁路职工的不文明行为表达歉意,并说明已经对当事职工进行了批评教育。

但这波操作也让周先生有点不理解:

其一,涉及到4个人,为何只通报了2人?

其二,通报并没有明确说明,铁路职工到底有无权利乘坐商务舱?

其三,如果是违规使用,难道仅仅只是批评教育就可以了吗?不需要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舆论愈演愈烈之下,广铁集团也彻底坐不住了,8月17日,广铁集团对违规使用商务座一事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发布通告:

其一,责成违规占座的铁路职工潘某某、张某某补缴相关票款,并给予他们企业行政处分和经济考核

其二,对未能制止的列车长郑某和列车员王某也进行了处罚,郑某被免去列车长职务,王某被调离岗位并进行经济处罚考核。

作威作福的潘某某和张某某吃了处分,失去职位的却是一线员工,终究还是列车长和列车员承担了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网友的话说:车厢里不仅仅是“弥漫着腐烂的味道”,更是“弥漫着腐败的味道”。

公器私用,任性转换角色,这就是典型的腐败加特权思想。可悲的是,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领导调研路上,无牌“特权车”上路,交警保驾护航,最后没有任何处罚措施

7月24日,河南信阳市政府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调研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全市2023年第二季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整个活动为期2天半。

活动具体内容是:两位市领导带队,对全市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进行现场观摩,信阳市政府官微“信阳政务”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调研本省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些人乘坐的车却出现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树大招风,调研团阵势浩大,引起了网友的注意,有网友拍下来视频发到网上,视频的配文引起极大的关注:“信阳市观摩图案车队公然遮挡车牌和未悬挂车牌

从该网友发布的视频来看,调研团共有5辆中巴车,但中巴车的号牌都被红色字体遮住了,不仅看不到号牌,还有警车和交警保驾护航,指挥交通,完全对遮挡号牌的行为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察参观本是领导的权利,但出行的车辆也跟人一样变成了“特权车”,公车遮挡车牌后能“大行其道”,交警不仅不阻拦,反而还帮着指挥交通,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原来法律法规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

不仅如此,这一路上,调研团车辆也是威风八面:警车开道,街道洒水,乡镇各个路口还有专人值守,路人统统回避。这谱摆的可真是大,观摩车队红灯直行,居民车辆却绿灯无法通行,权利难道真的能凌驾于百姓的利益之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的是,视频曝光没多久,作者就删除了视频,记者多方求证无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先是联系信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管理科工作人员告知记者,车辆并不是他们派出,他们有听过被遮挡号码这件事事,但“具体什么任务,什么车型”不清楚。

随后记者又联系信阳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是有这个调研活动,但是称也不是他们主办,具体情况不清楚。

兜兜转转,记者又致电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可能是设在农业局下的“乡村振兴办公室”办的,但具体是哪个专班办的,仍不清楚。

无奈之下,记者只能联系信阳市交警大队宣传科,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公车遮挡号牌”这件事,他不清楚,不方便回答,也不能协助了解情况,然后“啪”一声直接挂断了电话。

没想到一个轰轰烈烈的市领导调研活动,满城皆知,市政府各部门却都不清楚情况。

市里联系不到,只能找省里了。最后记者拨通了河南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具体情况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我国交通法的规定,无牌或者遮挡号牌是不允许上路的,即便是公车,如果涉嫌违法,应当按照相关交通法规进行处罚!

但是群众最后等来的,只有结果没有结论!

7月28日,信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情况说明,传达的意思是:情况属实,认真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不清不楚、不痛不痒的情况说明,谈不上问题说明,更谈不上惩罚。

其一,为什么要无故遮挡号牌,其目的是什么?

其二,遮挡号牌这件事,到底是谁违规主导?

其三,怎么处罚?怎么整改?怎么监督?这些关键性的问题都没有说明。又如何能让人信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待老百姓不规范的行为,交警部门却是重锤出击,各种专项整治行动,又查又抓又罚。

这是好事,却不应该区别对待。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因为调研车上坐着的是市领导,就可以肆意妄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很多调研,根本就是劳民伤财,官僚主义里面夹杂着形式主义,让基层苦不堪言。

人民日报曾批评基层调研的各种问题:人到心不到、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对于这点,基层的驻村干部感受显然是最明显的,因为他们每天可能都要接待各种各样的调研团,用他们的话来讲:调研成了一场按部就班的演出。

20个人的调研团,却有50多人陪同。

这样的调研越多,基层越是疲于应对,白天陪完调研团,晚上还要应酬赶材料,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所谓的“四不两直”难以实施,基层总会想方设法知道上面调研者的计划。

行进路上上的路过群众提前一个月安排”这样的乱象肯定不是个例。

人民日报的点评一针见血:这些形式主义问题,严重违背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初衷,徒增基层负担,没有效果,甚至影响干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仍然普遍存在的特权思想,无疑,是对公平正义最直接、最无情、最赤裸裸的践踏。

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原所长陈波,在任期间拉帮结派,把自己当“土皇帝”,下属见到他必须敬礼,叫声“长官好”。更夸张的是,不管他人在不在车上,见到他的车就得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市的副市长李伟,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违规接受宴请时,自己喝15年的茅台,出钱的老板喝水井坊,下属就只有资格喝本地的三道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查酒驾,不是“亮证”,就是打电话摇人,就是自己喝了酒,犯了事,也不能查。“朝中有人好办事”,让当权者放纵,让老百姓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任由这样的特权思想蔓延、发展,其结果只能是让干部越来越脱离群众,公信力进一步丧失。这就会出现像之前那个嚣张跋扈的城管科长一样,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不仅不解决问题,还口出狂言:把当兵的都调过来,把办事的群众都赶出去。

谁给他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人,却能够被评为“十佳退役军人”,充满讽刺又让人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只是被曝光出来的案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看到的绝不是全部。

这些事情,一方面暴露了某些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另一方面揭示了他们丑陋的心态。明明都是人民公仆,他们却本末倒置,将自己置于人民至上,置于法律之上,置于规则之上!

对于这种乱象,我们不能选择沉默,要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有关部门严肃对待这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最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