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奥本海默》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电影诺兰足足剪了18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rry,除了看基利安墨菲的脸其他部分略有些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观影小提示

1. 观影前少喝水,提前上厕所。

2. 不要在疲劳状态下观看。

3. 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奥本海默的生涯。

4. 不要有过高的期待。

5. 最好选择中后排的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否则会出现这种情况)

电影描述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制造原子弹的前后过程(嗯是一部人物传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兰在多个采访中提到,他整部电影最想挑战的,其实就是要拍出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迫切的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却在战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原子弹投放成功后,在人群的欢呼与簇拥中,他看到了原子弹爆炸的惨烈场景,感受到了亲自打开人类命运潘多拉魔盒所要承受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奥本海默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能就像一把双刃剑,远比人类想象的可怕和难以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能可以作为科技发展,但不能作为废物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遭受过原子弹所带来的苦难,更应该对此持有谨慎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或许有些人理解错了)

其实,核能的运用是一大黑科技。核能已经被运用在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上。甚至在非军事领域上,已经建设了核能发电站。那核能是否能运用在汽车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轮家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竟然1957年就出现了核动力汽车。

福特汽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推出了一款核动力概念车,名为Nucle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在两个后轮之间的核反应堆以铀元素的核裂变为能源,能够把水变成高压蒸汽,再推动涡轮叶片驱动汽车。然后蒸气在冷却之后返回核反应堆里面再次加热。只要核燃料还没用完,它就能不断发出动力。按照当时的设计思想,大约在8000公里核燃料耗尽之后,核燃料将能够在路边的“加铀站”得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款则是凯迪拉克公司于2009年1月推出的凯迪拉克钍燃料概念车Cadillac WTF(World Thorium Fue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TF?)

Cadillac WTF概念车拥有四组共24条的车轮,每组车轮由6条单车轮胎组成,并具有4个单独的电动马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设计师表示:Cadillac WTF概念车的车轮已避免使用石油以及橡胶为原料,因此将更加的环保,且轮胎也只需每隔5年进行一次保养,无需增添任何辅料。这真的是令人吃惊的概念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实用性差、安全性低和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两款车都没有量产,只停留在设计图纸跟模型车上。(一旦核动力汽车发生了车祸,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希望汽车采用的能源变得清洁、高效,或许是核能,也或许是其他能源。但一定要安全、可靠,对环境友好,以目前的科技趋势来看,混动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已经能符合这些要求。

车轮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