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卢江良
在《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1666年,23岁的牛顿还是剑桥大学三年级学生。有一天,他坐在果园里,看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由此受到了启发。后来,他经过不断思考和推理,终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关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首先源自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收集”,据说他是在伦敦参加牛顿葬礼时听牛顿的同母异父妹妹汉娜·斯密思的女儿凯瑟琳·康迪特讲述的。不过,后来有多篇文章指出,那个故事纯属伏尔泰杜撰,依据是牛顿所有手稿中均没提到过那只苹果。
当然,也有人认为,牛顿没在手稿中提及那只苹果,不代表没有。他们的理由是,科学家在手稿中未必记录科研灵感的来源。而告知伏尔泰那个故事的凯瑟琳·康迪特,其丈夫约翰·康迪特是牛顿在皇家造币厂的助手,曾有意撰写一部牛顿传记,很早就开始注意记录他的谈话。
那么,在牛顿的视线中,到底有否出现过那只苹果?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有过这么一只神奇的苹果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为什么苹果是掉地球上,而不是蹦到天上去呢?从而,让他发现了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
据说,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于世的苹果公司,它的第一个LOGO就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一个图案,上下有飘带缠绕,写着“Apple Computer Co.”字样,外框上则引用了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短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灵魂。”
其实,了解过牛顿这位“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的话,是否有过那只杜撰的还是真实存在的苹果,对于他发现“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因为倘若没有足够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引发那样的科学思考。
的确,牛顿少年时就特爱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的读物,并学着制作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到了中学时代,对自然现象极具好奇,尤其是对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进入剑桥大学后,更是接受了笛卡尔等现代哲学家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等天文学家先进的思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牛顿在剑桥大学毕业那年,便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开始发展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微积分学。此后两年,他在家中继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太过于专注,冷落了未婚妻,导致其嫁给了别人。于斯,他终生未娶。
正因为此,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和光的色散原理、微积分(与莱布尼茨)。如果查阅一部科学百科全书的索引,有关他的篇幅就比其他科学家要多2-3倍。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曾评价道:“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
这也就是说,对于牛顿而言,与其说看到一只苹果的掉落而受到启发,后来经过不断思考和推理,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如说在他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对于科学的每一次潜心研究,都像吞食着一只只伊甸园中的苹果,无限地开启着自己的智慧,炼成了“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2023.9.6于杭州
卢江良:凭着良知孤独写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众号: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腾讯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