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获刑有两大罪状,一是沮贰师,二是为李陵游说。沮是沮丧,悲观的意思,司马迁不看好贰师将军李广利,背后的意思就是在质疑刘彻派兵攻伐大宛的决定。他对刘彻的穷兵黩武是有意见的,所以才借着“上召其问"的机会,在汉武帝面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司马迁遭受宫刑的主要原因,为李陵游说只是一个诱因。所以司马迁获罪第一条是沮贰师,第二条才是为李陵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东击朝鲜,西伐大宛,南诛两越,北逐匈奴。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打了一遍,固然赢得后世汉人的喝彩,可他穷兵黩武是真的,在当时造成的民生凋敝也是真的,我们后来人无法体会。可司马迁是活在当时的,他是看在眼里,因此才有了沮贰师的罪名。汉武帝能容忍一个史官对自己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李广,李广是古之游侠儿的代表,他把游侠儿那一套带到军营里面去了。以前的侠者行侠仗义,行的往往不是正义,而是意气或者义气。这种人早已摆脱了人类自身最大的恐惧——死亡。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也不会在乎别人的性命。他可以去杀敌人(匈奴),也可以杀无辜(霸陵尉),还可以杀降卒(八百降卒),甚至到最后关头他连自己都杀。这种人是无所畏惧,是不能用普通人那种仁义道德去进行桎梏的。后世汉人经过了儒家仁义道德的教化,都有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那种精致的自惜毛羽的想法,所以才会对李广肆意杀戮的行为感到惊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广为国戍边几十年,辗转渔阳,云中,雁门,陇西,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了。而且不是躲在幕后的,是亲自上场殊死搏杀,随时准备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他一生遇到无数次危险,这跟他那游侠儿的带兵风格有很大关系。其实李广这种身先士卒,以身犯险的作战风格,固然能鼓舞士气,可对于一名将军来说,是极其不合格的。主将不怕死,每次作战都身陷敌阵。那么谁来指挥?李广一生不得封侯,跟他这种带兵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他太自恃其能了,以至于忘记自己是血肉之躯,他的手下也是血肉之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广在武帝朝被重视,可因为自己骄纵,有战果都捞不到。出征五次,一次失败情有可原,二次虽然对面人多,可他出击的地方是现代雁门关有主场地形优势,战绩比公孙敖还差。三次跟着卫青独领一军,并且有大战果,很多将领因为首虏率达标封侯的情况下,李广军无功啥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次虽然是被张骞坑了,但就他那个把斥候当站岗用的哨兵看,估计就是自己军纪松散,等到发现后路被断才知道被围。后面惩罚看责任不在他,功劳过当,却是功过相抵看估计回去路上又有损失。五次武帝有安排可就算这样,只有李广按计划到那也有功结果迷路。李广是名将不错,家族也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没什么人会真正在意普通老百姓这个阶层,司马迁纯粹是为了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看到奴隶出生卫青这么强,不安失落下,只能运用春秋手法黑卫青霍去病,对应的硬撑功绩相差十八条街的李广,还单独给李广立传,而卫青霍去病合传,用词酸臭味还特别大。卫青霍去病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国人的武德和文明的高度,让后辈人明白这个民族可以达到多大的成就,也正是这些英雄铸就了民族的傲骨,注入了不屈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