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共同享受了保义龙灯会和淮词给我们带来的视听盛宴,“非遗”的魅力就是如此的迷人,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来看看寿县省级“非遗”中的技术活儿。

紫金砚制作技艺

寿县省级非遗

许多本地人都知道,寿县八公山盛产紫金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且十分细腻,到手质感温润如玉。由于这种石头内铁、锰等含量不同,化学反应也各有差异,使紫金石呈有紫色或黄褐色不规则条纹以及金黄色纹理,故名为紫金石,由于较高的观赏度,如今不少人家里还会收藏这些的石头当做摆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云林石谱》中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砚,特轻薄,皆远古物也”。紫金石除了当摆件外,最具盛名的用途当属于刻成砚台,放入书房使用。这种将一方原石雕刻成形态各异的砚台的技术就是紫金砚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金砚制作技艺已流传了千百年,辉煌时期风光无两,不过也曾跌落低谷,幸好有一代代的工匠持之以恒的传承下来,如今才有源源不断的精品出现在大众眼前。紫金砚生产过程有二十来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从开采石料到成品追求精益求精。紫金石本身色彩和纹理的变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可以说,紫金砚制作技艺是中国民间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

大救驾制作技艺

寿县省级非遗

说起大救驾,这种糕点可以说在寿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是传统小吃,也是如今卖的十分紧俏的旅游商品,早在2016年,寿县大救驾就曾摘得过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救驾的诞生典故,源于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之前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过,这期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往期栏目中查到,今天我们重点来聊聊大救驾的制作技艺。和紫金砚的制作技艺一样,大救驾的制作技艺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这款糕点的魅力千百年间也从未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救驾最明显特点是,外形浑圆,表面酥层清晰,犹如金丝盘绕,饼中间呈急流漩涡状,色淡黄,看着就可让人食欲大增。

制皮:先将水、油、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制成均匀、光滑的面团,盖布回饧。

制酥:将油、面拌匀。

包酥:按皮95克、酥55克进行小包酥,经擀、折包好后,卷成长条备用。

制馅:将白糖、猪油在一起拌匀、擦透,然后将各种小料切碎擦拌均匀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馅: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顺长切成两半,作成明酥,刀口切面向上,按扁后擀成圆片,包入馅心。包好后每只重125克,用手拍成直径7厘米的圆坯即可。

炸制:将生坯放在铁筛内,留一定间距,放入130℃热油中,炸至外壳发硬,表面呈淡黄色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大救驾已然成为了寿县的城市名片,也是游客们前来古城游玩后少不了的纪念品、伴手礼。小小的一块大救驾,不仅救了赵匡胤的驾,又在寿县推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出了一把力。

▌作者:江正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