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公众沟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在2023年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上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展望,展示了中国核电在碳中和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指出,到203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10%左右,并减排约9.2亿吨二氧化碳。而到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4亿千瓦,发电量占比将达到18%左右,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核电行业的崛起

中国核电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国已核准建设了21台核电机组,核电建设在稳步推进中。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着55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为5700万千瓦,同时还有24台核电机组在建,总装机容量约为2780万千瓦。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核电建设第二大国。今年截至8月,中国核电已核准建设6台核电机组,保持了每年6-8台的建设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能的多重优势

核能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核能在发电和综合利用过程中显著减少了碳排放。核电以高能量密度的铀作为燃料,具有安全高效、可用率高的特点,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稳定提供高品质电力。此外,核能还有助于平衡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核能还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和天然气供热,与当前供热系统有效衔接,进一步减少了碳排放。这意味着核能不仅在电力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还在供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和核安全

中国核电行业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他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技术,如“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以及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和多用途小型堆等。此外,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具备每年制造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主设备的能力。中国的核电综合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展现了强大的自主制造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核安全,中国建立和执行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管体系,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确保了核能的安全可靠,为未来的核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核能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中国核能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核电项目的长期建设周期和高投资成本需要克服。此外,公众的安全和环保顾虑也需要认真对待,公众沟通变得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充分发挥核能的潜力,王炳华呼吁建立核能行业的公众沟通合作机制,扩大核能公众沟通的朋友圈,加强与国际有核电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核能的综合利用、核技术应用和小型堆技术的研发也应成为未来的重点,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斜说

中国核能在碳中和和清洁能源转型中将扮演关键角色。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严格的核安全管理和积极的公众沟通,中国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核电的大规模发展,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核能已经成为中国碳中和路上的关键支持者,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