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与印度交恶,加拿大表示已经驱逐了一名印度的高级情报官。

原因是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加拿大遭到枪杀,而印度政府特工与这起谋杀案有关。尼贾尔是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这一教会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脱离印度完成独立,主张建立锡克族国家“卡利斯坦”。
随后,加拿大的西方盟友们也都纷纷的跳了出来,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英国均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加拿大。卡利斯坦地区为何要闹独立,美国为何要支持它?
卡利斯坦地区大致包含印度现在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主要民族是锡克族。
锡克人是印度第四大民族,人口只有2000万,但战斗力彪悍,锡克族的男士都在头上裹着长巾,留着胡子。他们一直希望建立一个属于锡克人的卡利斯坦国。

锡克族信仰的锡克教是15世纪后期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在16世纪发展成独立的宗教。锡克教与印度教有所不同。他们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提倡团结互助,保护弱小。
这些教义与思想与印度社会的主流宗教印度教格格不入。印度独立之后的执政党是国大党。独立时国大党的领导人曾经答应锡克人,允许其建立一个自治邦。

但是独立后的印度却食言了,完全忽视了锡克人的利益,还将当地银行2/3的储蓄调往外邦,引起了锡克人的强烈不满。因此,锡克人成立了阿卡利党,为锡克人争取一定的权益。
1983年10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阿卡利党的领袖宾德兰瓦勒号召锡克教徒开展“不合作运动”,拒绝粮食外运。
旁遮普邦有“印度粮仓”之称,印度一半的粮食都出自这里,这招使印度经济遭受重创,而对面临新一轮大选的英迪拉·甘地非常不利。

英迪拉·甘地努力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宾德兰瓦勒仗着有千余名武装分子和上万名锡克教徒,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锡克人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否则战斗永不停止。”
1984 年6 月4日,英迪拉·甘地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对宾德兰瓦勒所在的据点金庙实施军事打击。印度10 万大军包围了金庙。

印度政府军向金庙发起猛烈的进攻。由于英迪拉·甘地一再要求军方尽量不要用重武器攻击金庙建筑物,所以士兵只能跟在坦克后面缓慢进攻,许多士兵被打死打伤。
到当天中午,政府军失去耐心,开始炮轰金庙。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军队进入了金庙。
宾德兰瓦勒在激战中被击毙,另有约1000人被打死,其中政府军战死近200人,7000多名锡克教徒被逮捕。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金庙事件”,也是印度史上最严重的政治流血风波。

由于金庙被锡克人视为圣地,英迪拉·甘地因此被锡克人视为公敌。当年10月,英迪拉·甘地遭到两名锡克教警卫刺杀身亡。
此后,随着印度政府的安抚,分离主义逐渐平息,在西方的支持下,卡利斯坦组织逐渐转战海外。
海外的锡克教分离主义运动近年来有抬头之势。尤其让印度郁闷的是,目前海外“卡利斯坦”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主要是在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一些西方国家。
其中甚至包括一直试图拉拢印度的美国。美国和印度虽然是盟友关系,但是一直美国也不希望印度过于强大。卡利斯坦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卡利斯坦独立运动失败,那么美国不会遭受任何损失,相反,一旦成功,美国就能更好地搅乱南亚局势。新生的卡利斯坦政权必然处于印度政府的围剿之中,如果美国在这个时候抛出橄榄枝,那么卡利斯坦只能接受,继而成为美国的傀儡。
美国的势力可以趁机渗透到南亚地区。2024年印度将举行大选,对西方来说,换个比莫迪更听话的人选,显然更有利。而这种事,西方轻车熟路,当年印巴分治就是英国的手笔。
印度四分五裂的民族以及错综复杂的宗教,就给了西方人可乘之机。在美国看来,只要支持印度的分裂势力,就能让印度政府焦头烂额,乖乖听西方的指示。
在西方人的眼里,哪有什么真正的盟友,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已。印度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解决卡利斯坦问题。其中包括政治对话、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卡利斯坦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印度政府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政治对话和经济发展,解决卡利斯坦问题,并保持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