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晏殊等。至于谁是第一,这个问题争议由来已久,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排出谁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李清照也是大家。晏殊,晏几道,父子才高。但是婉约之中,当推李清照与秦观。就豪放派来说,是苏轼辛弃疾,但贺铸的词水平也非常高。集大成者是清真,周邦彦。
按词的精品数来说是苏轼。辛弃疾的词成就高。在写作上,辛弃疾专攻填词,一生填词600余首,而苏轼“以文章余事做事,溢而作词曲”。
在语言风格上,辛词讲究结构严谨繁复,切合音律,大量用典。而苏词自然流畅清新。
清人沈德潜说苏轼“其笔之超逸,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换”;对传统有突破,体现了苏轼对北宋词坛的卓越贡献。
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协音律。然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贡献在于,他打破许多已形成的规矩,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在词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个性,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
作为宋词的顶峰人物,苏轼和辛弃疾之间的差距在于,前者更近于诗。以两人的咏史巨作为例。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寥寥几句,高度浓缩了历史时空,给人予千秋成败的悲壮感。”而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虽也不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更多是感兴,缺乏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气势上先是逊了一筹。
而后,苏词以“周郎、小乔、羽扇、樯橹”等元素,勾勒出一幅三国赤壁的战场遗风,遣词用句皆不显华丽,但却高度具象化,令人仿佛置身于烽烟四起的古战场。辛词则从典故入手,结合“寄奴、佛狸、扬州、神鸦”等北伐南征故事,抒发词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可以说是辛词的巅峰之作。只不过典故之间过于零散,虽然繁花似锦,却各自明妍,不能融为一体。在收尾上,辛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恰似关西大鼓,初时甚为雄壮,中期气力不足,到了末尾却显丧气。
而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却像渐离击筑,珠玉相连,滔滔不绝,随手拈来,气象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放在宋词里是一等一的佳作,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放在一块赏阅,就立马显出了高下。两者的区别正在于,苏的词更近于唐诗,有盛唐风貌,而盛唐诗又是唐诗中的王者。为什么说盛唐诗最好,全在这个气力之上。
苏轼与辛弃疾,其实在政治和人生际遇上是很相近的,两人都是事业上的失败者,终身消磨于琐事鄙职。但苏较辛更为洒脱,更加达观。辛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充满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感叹。
而同样是感杯遭遇,苏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写出了另一番风味。此时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蒙冤人狱,一贬再贬,但词中却大有豪气。苏词的收尾,虽然语带戏谑,暗含自嘲。但其中却有一股傲气在内,更是神绝。
他们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蕴含着古今中外文学中最为高贵的气质。
总而言之,辛弃疾的词讲究词令音律,适合学词者仿效与入门。而苏轼的词更为不拘一格、浑然天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