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见了,朴素而友好的杭州市井:大运河边,帮我把哈罗单车搬上梯子的亲切的钓鱼小哥;良渚地铁站十二分认真地教我用“叮搭骑车”的热情的志愿者大爷;西泠印社前面邂逅的为我讲解西湖文化的老教授……汉庭给我送水的萌萌的给我逗笑了的机器人小宝贝,

再见了延安路,南山路,良渚路,武林路,大复兴路,之江路,各种各样的大街小巷……

再见了,长长的御街,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的鼓角争鸣,被火辣滚烫的广场舞、兴致勃勃的笑脸替代的御街。

再见了,良渚古国,碳化的五千年稻谷,伟大的水利工程。让我看到了上善若水的真谛的长江文明。

再见了,钱塘君。哇塞,你的那份壮阔终于从《柳毅传》里下载到我的眼前。迎江风骑行数里,身后是六和塔夕照。那情景是如此爽朗和温和又激动。下次来看你的怒涛卷霜雪哈。

再见了六和塔的钟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我想起林冲,我是因为喜欢林冲而奔六和塔而来的。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我给他写的剧本,就是从六和塔开始。今天终于看到了。跟雷峰塔的外观差不多。

再见了,美丽极了的西湖,我终于知道他们说你不好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走到苏堤。他们都聚集在in77旁边那段水区,怎么能感受到被西湖和绿荫的怀抱里散步时那种安心和美丽的心情呢?

其实,我本意是来看杭州的历史的,比如苏小小,吴昌硕。南宋。李清照。杨万里。比如六和塔的林冲和武松。比如白素贞许仙。比如良渚,大运河。但今天环湖徒步十数公里,当我沉浸式徒步在白堤和苏堤上,我突然觉得,给西湖留五个小时的时间,着实有点失策。我还需要三个五小时来感受西湖独特的美丽。谁说兴隆湖像西湖了,太不像了。这里有着杭州最杰出的人文沉淀,这里也能最明确地看到杭州市井精神。“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多么浅薄的吐槽。

当我愉快地行走在苏堤时,我想起苏轼治理西湖的故事,我再一次深深的爱上的在杭州修建苏堤的四川人苏轼,在“24史”里个人传记几乎最长的(元代人给他修的)苏轼。当我沉浸式的经过苏堤的五座桥时,我发现原来真正感兴趣的不是那些浓缩在墓碑和塔的历史,我感兴趣的是历史上有个人比如苏轼,(比如李冰,比如大运河开凿者,比如司马迁),他当年干了一件事,绩效没有领得比同事多,职称也不是高级特级,甚至他还成为弃子逐臣,被人轻蔑和嗤笑。但是呢?王侯将相,历史名流,站在庙堂之高,自以为是的人们除了浓缩成了文献和墓碑的名字,就是云烟尽散。而他们,

比如苏轼,这个北宋的逐臣,留下一部西湖,功利于当时,温柔及千秋。

不知当年失去家园的南宋高宗赵构被迫仓促辞庙,在西湖重建都城的时候,他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会重新定义被他的先皇帝一再贬谪的苏轼。

而苏轼却是不需要重新定位的。无论是万众瞩目还是万众唾弃,他都能让生命的诗意重生。之前只是觉得《赤壁赋》让他活成了永恒。今次我真切的感觉,他的永恒就在,就在杭州的苏堤,永恒的鲜活。

奇怪,三四个人叫我不要去雷峰塔。其实我也当然是不会去的,因为它早已经在鲁迅先生的散文里倒掉了。

“楼外楼”我也不会进的,因为那三个字被刻在历史的苟且柱上。

钱花的极少,我没打卡,也没逛吃。来干嘛了呢?哦,仿佛我是来锻炼身体的。

昨天骑行数十公里,成都买的哈罗卡,杭州能用,骑到大运河。从大运河骑到起n77,骑回汉庭(我住的宾馆)。从之江路骑到六和塔(看钱塘君)。从六和塔骑到河坊街。从汉庭(我的宾馆)骑到西湖,骑到到所有的地铁站。

“叮搭单车”一个小时免费。我问那位志愿者大爷(他生怕我不会,我只问了一句,他就积极给我讲解,枝枝说到叶叶上,又耐心又热情的鼓励我用,让我不用都不好意思。所以我就用其解决了良渚地铁站到良渚博物院近八公里的往返里程,一分钱没花。感觉薅到羊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从七点到十二点,完成了全部环湖徒步,十数公里。

假如我是杭州人,我每天去西湖苏堤徒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离开时,服务员问我“需要带瓶水吗?”

“好像不需要”

“这么热,带一瓶水走”

“好吧”

再见了,大运河风光,下一站再见。

棠,6月14日于乌镇西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