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堪称夸张的历史古迹,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很多古迹或是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或是逐渐风化失去曾经的光彩。

为了保护这些意义重大的古迹古建筑,政府牵头开展了古建筑的修复工程,这是一种需要和时间争分夺秒的精细工程。

工匠们为了在原有基础上对这些建筑“锦上添花”,可谓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那么这些经过修复的古建筑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北京颐和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全园面积为3.009平方千米,是一座采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造的山水园林。

由于留存较为完整,颐和园也被称作“皇家园林博物馆”,但这并不意味着颐和园完全没有受过损伤。

事实上颐和园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后,颐和园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缮保护。

随着这些年中国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对颐和园的修缮也愈发完备,例如2022年开始的万寿山景福阁,修复过程就一直秉承着“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天后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后宫是位于上海的一座有着历史代表性的江南殿堂式的古建筑,曾经是上海规格最大的妈祖庙,被修建于1884年。

曾经的天后宫香火鼎盛,但是在后来,由于战火迭起,天后宫被多次摧毁,直到2019年,上海政府开始了对这座庙宇的修缮保护工作。

历时三年多,天后宫修缮完成,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能明显看出,修复之后的天后宫一改从前的破败外表,变得更加规整和整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三坊七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坊七巷在晋朝就开始初有雏形,唐朝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更是称得上鼎盛。

为了将这一现存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继续传承下去,政府对这里进行了保护。

只不过曾经由于保护思想的不完善,这里更多进行的是破坏性的改造和整理街巷的保护,从80年代之后,保护逐渐成为了注重文化和生态保护的阶段。

修复之前的三坊七巷很多地方的木板因为时间而腐朽,道路也比较狭窄,而修复之后的三坊七巷更加宽敞,也更加容易展现其特有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州桥迄今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在隋朝时期就修建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圆弧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虽然时间的冲刷下屹立不倒,但桥的很多栏板与小构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这些栏板上有着许多石雕,艺术价值非常高。

50年代,赵州桥被全面整修,但这次整修也带来了非常大的争议,因为原本的赵州桥构件之间是没有粘结材料的,但当时的修复改变了这一建造工艺。

2014年,赵州桥开始了新的栏板和构件等抢救修复工作,修复之后的赵州桥恢复了往日的光彩,继续把“天下第一桥”的霸气展露在世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雷峰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峰塔的修复(重建)可以说是最有争议的修复之一,1924年,雷峰塔的倒塌,为我们解开了他砖块的秘密——许多砖块都是藏着佛经的藏经砖。

曾经的雷锋塔矗立在西湖边,一眼望去堪称绝美,倒塌之后,无数人奔走呼吁,希望能重建雷峰塔。

终于,在1999年,浙江做出了重建雷峰塔的决定,并在2002年竣工,新修建的雷峰塔有五层,高为45.9米车,相比于曾经的雷峰塔,更多了一丝创新,展现了全新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平遥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遥古城从西周时期就被修建,并在明朝重建过一次,是中国保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正因为历史悠久,古城的修复和保护可谓是充满了挑战,保护单位必须要思考如何在不改变基础框架的同时,保持着这座城市的基本风貌。

例如在21年,古城的一处城墙就因为降雨发生了塌陷,政府迅速展开了修缮工作,好维持着这座古城的完好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兵马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被挖出之后,可谓是震惊了整个中国,自然,被埋在地下千年的古迹不可能保持着完美无缺,缺损,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修复这一堪称伟大的奇迹,许多工人们进行了细致的修复。

要一片片收集起残片,在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把缺损的补全,然后粘接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靠着匠人们的双手,一个个兵马俑恢复了原状,把秦朝风貌展现于人前。

站在这些兵马俑面前,仿佛能看到这支军队跨越了千年时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修建于东汉时期的岳阳楼直到现在已经重修了许多次,有的是小打小闹,有的是改变格局的大修。

1982年,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保护不善,岳阳楼成为了岌岌可危的危楼,为了防止这一价值重大的古楼彻底倒塌,政府决定开始修缮岳阳楼。

在1984年,岳阳楼修建完成,在保持着曾经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变了之前不合理的增加部分,使其更加接近明清时期。

2016年,岳阳楼再次进行了一次大修,修缮完成的岳阳楼更加精致,“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风采也展现于人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我国的古建筑修复理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从重意不重形,从注重新到“复旧”,从“复旧”到兼顾“形”“魂”,无疑更加符合人们的需要,也更加有利于保护和使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