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为何中医如此看重脾胃呢?因为我们想要健康地活着吃食物,而我们吃的食物需要脾胃的消化才会被脾胃所吸收,如果脾胃出现症状,就会影响食物中的营养的吸收,最后导致身体出现状况。所以,我们在保养身体时应该意识到脾胃调理的重要性。医学家张介宾在其著作《景岳全书》中提出:“胃气为养生之王……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差异,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的精神压力大形成的脾胃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除自然界的六淫致病以外,自然界的污染成为脾胃病多发的又一个因素。

图/包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包图网

脾胃为后天之本,全身的营养元素都需要脾胃的运化,若脾胃功能受损,则运化失常,身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代谢,停聚而生湿,生痰,这样会极大的影响身体内的气血运行。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现代的常见病、多发病,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脾胃就是关乎人一生的健康。

一年分为四季,而身体的器官与四季有着相应的动作。春季主人体内的升发,内应于肝,在春季阳气无法得到升发或是升发过度都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而肝病对脾胃造成伤害,甚者会导致脾胃的病变。因此,春季想要养护肝脏,就必须对脾胃进行调理,在饮食上应该以“少酸增甘”原则为主,主要是少吃酸味的食物,而可以多吃甜味的食物。

夏季湿热总是下雨,长夏与脾相应,暑热容易与湿邪相互联合,侵害脾胃健康,导致脾胃湿热,对我们的肠道是非常不利的。在夏季多发拉肚子等肠道问题,这其实也是因为脾胃出了问题。

秋季主燥,与肺相应,肺与脾胃同主气,在初秋之时,暑湿还没有完全消散,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个时候的脾胃是最容易受伤的。

图/包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包图网

冬季天气非常寒冷,内应于肾,寒冷伤肾而相应累积到脾胃上。所以,四季都可能损伤脾胃,一年四季都要注意保养脾胃,才能保证脏腑调和,百病不生。

古代医家经过研究表明,调理脾胃是防病强身的重要环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注意对胃气加以保护,增长正气,慢性病就会慢慢康复,即使是危重病人,也能延长其生命时间。医家张仲景就提出了“治脾胃以安五脏”的观点,所以很多慢性病或者长期不能治愈的患者,如果可以很好地调理脾胃,使五脏恢复平衡,人体就能恢复健康。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