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预制菜越来越火了。‍‍

小到包子馄饨,大到松鼠桂鱼、佛跳墙,川菜粤菜浙菜样样俱全。‍‍‍

餐饮品牌也不甘示弱。

我们熟知的广州酒家、全聚德和苏浙汇等老字号,都推出了自己的加热即食产品:速冻虾饺、奶黄包,烤鸭,清蒸鲥鱼等等,不出五分钟就能端上餐桌。

但过去这两个月,对预制菜的反对声,越来越高,接连被骂上热搜。

一些价格不菲的高档餐厅,被扒出用预制菜,上桌是温的甚至有塑料包装;预制菜进入食堂更是引众怒,不少家长担心食品安全和健康,甚至有人无奈辞职送饭。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预制菜,我们肯定更喜欢新鲜出炉的热乎饭菜,但问题是,预制菜是否真的全是“科技与狠活”?预制菜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我们从好几年前就在测评预制菜,也采访过不少预制菜专家与连锁餐饮研发,今天就想来结合消费者与从业者的角度,一起好好讲讲预制菜。


预制菜是什么?不只是料理包那么简单

预制菜三个字大范围进入公众视野,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如果去网站上搜索相关词条,会发现2010年之前,几乎没什么相关的新闻报道和研究。

这个概念被大量提及,还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当大家无法轻易在线下买到新鲜蔬果蛋肉后,预制菜才真正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并迎来发展高潮。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大大小小有6万家企业参与竞争,其中不乏广州酒家、五芳斋、海底捞、紫燕食品等大名鼎鼎的上市公司

不止是规模在增长,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消费端:过去预制菜都是B端餐饮在大量采购,而近几年它还席卷了C端餐桌。

抖音的爆款酸菜鱼,过去一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就高达71.2亿元,而一包有鱼有料的酸菜鱼,售价也不过20多元。

热度必然带来争议,围绕着预制菜的各路新闻层出不穷:支持的人认为它方便快捷,是解决一人食与家庭备餐的好帮手;反对声则疑虑它是否安全健康,完全统治国人的餐桌。

但预制菜到底是什么,其实目前没有一个盖章认证的官方说法。

但业内人士确实给预制菜制定了一套团体标准,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起草: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预制菜早已无处不在,它遍布我们的日常饮食,从自家厨房延伸到外卖和餐厅。‍‍‍‍‍‍‍‍‍‍‍‍‍‍‍‍‍‍‍‍‍‍‍‍‍‍‍

比如即食(八宝粥、罐头等),其实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预制菜“;这几年大热的自热火锅、速冻点心(即热),盒马叮咚里懒人爱买的免切免洗净菜等等,都在此范畴。

我们在家做的咖喱炖菜、番茄牛腩等大菜,分装后冷冻起来,想吃的时候加热一下,也可以理解为即热预制菜

这样梳理下来,是不是吓了一跳?

预制菜完全不是加热即食的料理包那么简单,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我们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


无处不在的预制菜安全吗?健康吗?

搞清楚预制菜的概念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大家最关心的点:

首先,预制菜究竟是否安全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如果是正规工厂生产,预制菜往往比不少小馆子要更安全。

我们采访的预制菜研发经理,告诉我们:有SC食品生产许可的工厂出品,预制菜的生产和其他食品一样,需要符合详尽的国家安全标准。

比如配类的免洗净菜,国家已经推广了十几年,所有的清洁、切分都要在流水线完成,一家合规的净菜加工车间,都会严格消毒,比起很多小馆子的操作条件,要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