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的概念相对比较窄,就现行体制来说,基层相对而言,主要指的是县以下机关和乡镇机关。基于此,就比较好理解,在基层成为一名正科级干部,那将是个人相当有排面的事情,也是个人非常高光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很简单。因为基层的职业天花板太低,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前,多数公务员的职业归宿就是能够熬够年限成为一名享受副科待遇的副主任科员;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后,尽管在执行层面有些不理想,但总体来说,给了更多人晋升更高职级的希望。比如,正科级干部。

在基层能够成为正科级干部,说明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具体来说预示着,个人基本上战胜了同级别80%到90%的人员,已经成功进入了单位的决策权层,在单位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个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都将水涨船高,距离副处级干部之路也近了一步,当然也意味着,个人很有可能触摸到了职业天花板,到达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直单位和基层乡镇,行政规格上是一样的,都是正科级。在基层能够干到正科,可以说已经是人中龙凤了。毕竟在基层,行政规格太低,限制了绝大多数人员以后的职业升迁。能够在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科级干部,绝非易事。特别是在一个中等县城,正科级干部数量在120个左右,而副科级干部数量加上职级人员,会在500个以上,想要击败对手占领一席之地,个人要么具备强有力的背景天线,要么个人能力素质上非常出彩,最差的也得是个人资历无人能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务职级基本上触及到了天花板。在基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职务干到顶也就是个正科级领导干部,最多成为四级调研员,享受副处级待遇,但个人管理权限不变,仍旧还是个正科级干部。不过在基层单位,正科级干部已经是比较高的职务职级了,再往上晋升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没有绝对的实力不可能实现,因此可以说正科级干部已经触及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正科级干部在基层比较有实权。目前来看,正科级干部有的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即便不是,一般也会兼任单位的党组成员,在基层单位中通常拥有一定的实权和决策权,能够参与或主导单位内的重要工作和决策。尤其是作为单位的班子成员,“三重一大”事项等涉及个人前途命运、重大资金使用、单位长远建设的大事等等,正科级干部往往都是知情者、参与者、决策者,那就意味着个人在单位和地方上往往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都不错。实事求是地讲,在同一个县域,正科级干部基本上处于同体系干部的中上阶层,在经济待遇方面,虽然比上不足,但绝对比下有余,超过一众科以下干部;在政治待遇上,不管在县直还是在乡镇,都有相当的话语权,一些很重要的会议会参加或列席;在社会待遇上,作为体系内的领导,毋庸讳言,会自然拥有很多特殊的待遇,方便处理一些社会俗事。

距离副处级干部近在咫尺。在基层单位,尽管正科级干部已经触及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但是在体制内工作,仍然有继续上升的一线希望。特别是当个人在原有的平台上受到限制时,可以通过调换轨道、转变赛道,继续前进。比如,在年龄和资历都符合的情况下,通过调任、晋升,甚至遴选的方式进入行政规格更高的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拥有一定的实权和决策权,享受不错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待遇,并且仍然有继续上升的希望。然而,这也需要个人付出努力和时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胜任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