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杨诗雨

七旬老人上臂的两条静脉血管几乎全堵,手臂肿胀不说,血透的“生命线”也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因无法透析而危及生命。10月16日,武汉市第五医院两大专科联手,为老人新开血管通路,帮助老人恢复正常透析。据悉,这是该院首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杨锐主任(中)团队手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锐主任(中)团队手术中

76岁的徐婆婆(化姓)的肾脏“罢工”,确诊尿毒症11年,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一年前,老人出现右上肢肿胀,但一直没太在意,直到近半月来肿胀加重,这才紧急赶到武汉市第五医院肾病内科就诊。

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老人右侧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几乎完全闭塞,血液回流至心脏受阻,导致手臂肿胀。如果不尽快开通血管,老人的血透将会受到影响,身体内的代谢物无法排出,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但老人的血管病变严重,此前的上臂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都以失败告终。武汉市第五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王晓慧表示,上腔静脉闭塞严重,单纯的球囊扩张无法扩开血管,上臂肿胀的问题依然没能解决,当前只能另辟蹊径,想办法从下肢血管开通血液通路。

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专家团队决定进行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这在该院尚属首例。10月16日,手术正式开始,由血管外科与创面修复科主任杨锐主刀,并联合肾病内科专家杨国胜一同完成。

专家团队阻断右股动脉、股静脉血供后侧切,分别与人工血管的两端缝合,将人工血管做成一条“U”型的隧道,置于皮下组织,形成一条人工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时的穿刺引血和回血。下肢的血管更粗,离断、缝合时极易出血,且与人工血管吻合时也要很精细,吻合口不能狭窄也不能漏,这些都关乎血管通路后续的使用。

手术历时2小时完成,术后没有渗血、血肿。目前,老人术后恢复良好,后期将用新的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

王晓慧介绍,血液透析是当前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选择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这就需要一条血管通路,将血液引出、“清洗”后再送回体内,这条血管通路就是尿毒症患者最重要的“生命线”。但大多数血透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日积月累对血管有损伤,以致病变,血管通路逐渐失去功能,这时人工血管替代自身血管则是优选方案。

杨锐表示,此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开展,选择的是难度较大的下肢部位,可谓一次大的突破,解决了血透患者在长期透析中的关键问题。

(以上图片由武汉市第五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