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名女子在银行的遭遇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和愤怒。

这名女子去银行存钱,竟然存款变成了购买。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网友为何愤怒?这件事情的后续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听笔者细细说来。

10月24日,“女子曝15万存款被农行私自改成购买”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具体了解可知,四川成都的一名女子前往农行成都三洞桥支行办理15万定期存款转存业务。

在办理的过程中,该女子发现,银行的业务员没有经过她的同意,悄悄地将单子上的“存款”改为“购买”。

好在女子细心看了一眼单子,要不然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看到购买二字,心里就有疑惑,毕竟从字面上来看,存款和购买完全不是一回事。

该女子怀疑自己的15万被购买了理财产品。于是她询问业务员存款变成购买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务员告诉她:“存款就是购买,购买就是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样的说法无法让该女子信服,为了避免事后因为这件事情没有证据,女子特意打开手机录像功能,对着业务员拍,希望她能够给出真正的答案。

看着有手机拍自己,业务员一直躲避。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保安手持电棍上前阻拦女子拍摄,并试图将她赶出银行。

毫不意外的是,这件事情,在当天并没有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银行后,女子非常担心自己的15万有去无回,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15万是一笔巨款,要攒很久才能攒到。

于是,她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到了网络上,随后媒体进行了报道。

女子在银行的遭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同情和共鸣。

很多网友纷纷现身说出了与该女子类似的遭遇。

有网友说他十几年前在工行就这样被工作人员骗过,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他说是利率高的存款,后来才知道被骗了,幸运的是他的钱最后都取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说她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的存款变成了购买保险,她在发现之后便打了投诉电话,银行还给她解释就是叫她买的保险。后来经过她在银行多次大闹,银行才把钱退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说他老婆去银行存10万元,结果银行的工作人员将他老婆存的10万元变成了购买理财产品,他知道后,去找银行理论,还说要去银监局投诉,银行才将他们的钱退了回来,不过拖延了好几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有对此比较熟悉的网友称都是利益闹的,还说这种现象不是近几年才存在,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十几年了。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将客户的存款直接给买成基金或保险,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这么操作的,要么是银行的业务员,要么是银行合作的金融机构。

银行业务员冒着被骂的风险这么做,最终还是因为提成多,有业绩考核。

至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人员出现在银行大厅,则得到了银行的默许,其背后是否有利益勾连可想而知,毕竟让一个在普通大众心里有公信力的地方默许其他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容易让大众被迷惑。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这起事件的发酵,媒体联系了农行成都三桥洞支行,该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我们没有解释义务,请联系上一级支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媒体便联系上一级支行,但电话却始终打不通,颇为蹊跷。

好在这件事情的热度大,最终在10月25日下午,农行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农行称涉事女子购买的“银利多”是该行定期存款类产品,但由于业务员使用了“购买”的说法,导致客户误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行还表示后续会加强服务与沟通,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在农行做出回应后,有网友觉得这是一场误会,他们接触过“银利多”,认为它就是定期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更多的网友觉得农行在玩文字游戏,毕竟在大众的认知里,存款就是存款,产品就是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网友们对农行成都三洞桥支行的那一句“没有解释义务,需要找上级支行”非常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觉得该支行傲慢,高高在上。

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银行有及时、规范、高质量地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法定义务,为客户提供资讯,解释说明,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提示,更是银行的基本服务内容。”

现在客户有疑惑了,银行怎么能说自己没有解释义务呢?

如今这起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希望爆料女子的15万存款都能够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口袋。

对于银行业的乱象,也希望相关部门进行整治,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