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

展览时间:2023年9月9日-2023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门票:4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闭幕展“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天马行空的航空之旅:这是斯洛文尼亚摄影艺术家老马(Matjjaž Tančič)在中国的首个大型机构个展, 通过47件摄影作品,此次展览展现了艺术家对太空旅行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长期关注。这些作品包括部分获奖作品、发表过的作品,还有部分是老马今年夏天在巴黎拍摄的作品。整个展厅被布置成超现实景观,观众将看到全球各地人们对太空项目的想象与实践。

老马的太空探索旅程其中一站是甘肃省的火星模拟基地“天空C计划”,这是一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模拟基地。在那里,他拍下了《中国的空中宫殿梦》,这张照片在美国南加州SoCal新闻奖获得年度最佳特写奖第二名。老马说:

“我每一次在上海外出探索都会被钱学森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太空火箭所折服。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航天工程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尽管错过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登月太空竞赛,但仍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9年,中国是第一个实现成功将火星车着陆于火星背面的国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外,除了国际太空站以外,中国天宫空间站是唯一一个仍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
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5日-2023年11月26日

展览地点:闵行区博物馆

门票: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仁宇的史学名作《万历十五年》让“万历”成为最家喻户晓的帝制时期年号之一。在黄仁宇看来,因为种种原因,明朝的发展在万历十五年几近停滞,“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时代的巧合与局限令人叹惋,但放眼16世纪,历史的车轮轰隆作响,毫不迟疑地朝着早期全球化驶去,其影响亦反映在明朝的物质文化之中。

闵行区博物馆联合明十三陵博物馆,推出“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展览再现明万历年间礼仪制度、宫廷生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中外思想交流的盛况,让观众透过晚明的盛世余晖,感受在早期全球化历史进程的逐渐影响和冲击下,新旧交替、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万历年间。展览分为“明潢贵器”与“辉映万邦”两部分,以万历帝后的冠冕服带、陪葬明器、宫廷用具、青瓷书画、金银货币等为实物载体,再现万历王朝“仪礼永续”、“事死如生”的仪式观念,展示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呈现明晚期的物质文化成就,以及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贸易往来。

璀璨万象:英国V&A博物馆珍藏吉尔伯特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6日-2023年12月24日

展览地点:世博会博物馆1号临展厅

门票: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博会博物馆与英国V&A博物馆首次合作,带来“璀璨万象:英国V&A博物馆珍藏吉尔伯特精品展”。本次展览共展出90件来自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藏品包含金银制品、鼻烟盒、珐琅彩肖像画、微型马赛克等艺术品。展览从“欧洲盛宴”“微观之作”“艺术幻想”等三个方面,诠释欧洲宫廷及西方艺术的演变,探索16-20世纪间欧洲技艺工艺的精湛,体味极致的匠心追求与精妙的审美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16世纪晚期-19世纪“中国风”(chinoiserie)逐渐风行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的装饰艺术。本次展览中亦有体现这种“东方风格”的展品。比如一件18世纪精美繁复的多层银制饰盘,呈现出中国宝塔样式,顶端以菠萝为饰。这是一件用来盛放水果和甜食的餐具,周边的小托盘也可作为烛台使用。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你好,和平”虹口区和平公园实践案例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7日-11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和平公园

门票: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始建于1958年的和平公园承载着老上海人的珍贵回忆,但也面临设施老化、难以满足当代需求的问题。随着虹口区建设发展,辐射北外滩及周边黄金腹地的和平公园也迎来了为期两年的全方位改造。改造工程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秉承“保护生态、因地制宜、整合空间、创新手法”的老公园改造十六字方针,在全新的和平公园打造了茗厢扶柳、和鸢宛风、枫停晚香等“和平新八景”,与周边社区实现了24小时开放融合,铺设健身步道,引入了一尺之间(One Step Coffee)、大隐书局等年轻人喜爱的餐饮、文创空间。今年,全新开放的和平公园成为了上海市民的又一宝藏打卡地。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你好,和平”虹口区和平公园实践案例展在和平公园举办。观众将在本次展览中看到和平公园的历史沿革及以“共栖新生”为整体原则的公园改造方案;欣赏匈牙利艺术家木兰创作于上海的作品;通过AIGC艺术创作工具,共同描绘想象中的和平公园;或与可爱的动物共栖官进行人工智能趣味对话,探索城市公园内的共栖可能性。展览期间还将开展五场结合公园场地特色的工作坊。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开幕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1日-2024年1月15日

展览地点: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门票:120元(成人票);80元(学生/65岁以上/7-12岁儿童或高于1.2米以上儿童);免票(0-6岁或1.2米以下儿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1日,全球影像之家Fotografiska的亚洲首馆——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幕展由四个个展组成,分别来自影像艺术家冯立、爱德华·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范西和杨嘉辉。冯立个展将展出至2024年2月25日。

开幕展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是《冯立:白夜幻境》。这是中国摄影师冯立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机构个展,展出近200幅照片,展示其镜头下当代社会景观中的超现实、微妙和真实细节。从巴黎到东京、从上海到他的家乡成都,独特的视觉语言使冯立在街头摄影和时尚摄影领域赢得了广泛声誉。《爱德华·伯汀斯基:抽象与改变的景观》将打破你对摄影艺术的认知:艺术家善于创作大型、复杂且具有绘画性的影像作品,站在他的作品前端详,你会不自觉地忘记这竟然是摄影艺术而非绘画艺术。

在《范西:模仿游戏》中,你将看到艺术家把摄影作品拼贴制作出的虚拟植物或雕塑,摄影与雕塑、2D与3D、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被模糊,给人一种奇妙的感受。一楼360度沉浸式多媒体空间展出的是《杨嘉辉:96和弦空间变奏》。多学科艺术家和作曲家杨嘉辉结合电脑编程、音乐和表演录像装置,在作品中融合了图像、颜色与音乐的变奏,不同媒介组合通过有序与随机排序的机器算法并置、并分层回放。影片拍摄了杨嘉辉与乐手威廉·莱恩在香港剧院的演出场景,艺术家通过不同方式将单个场景拼接在一起,并随机回放播出顺序,在无尽变化中探索观众的观看行为和作品的多重面向。

【北京】 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14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

门票:1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境内遗存了大量远古以来的文物。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大学中唯一的艺术类国家一级博物馆,即将迎来一场特展——以约440件组精品文物为线索,探寻山东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展览主题名为“禮运东方”,其中的“禮运”二字典出孔子的《禮记》,其中的《禮运》篇借孔子的“喟然而叹”,论道了禮的起源、运行与作用。禮运的核心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反映了儒家的核心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东方”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在中国核心天下观“五方”(东、西、南、北、中)体系中,山东代表着东方;其二,中国是世界的东方,而中国之“禮”和“節”,又是从其东方诞生的。

展览共分为七个单元,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常见的“竹節”装饰陶器、玉器文明中的水晶和牙器,一直到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将会对古代文明进行一次整体梳理。最后两个单元则会集中展示祭祀泰山文化、蓬莱神仙文化以及古代宗教艺术。

谭天:希曼在宜家午睡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4日—11月26日

展览地点:Gallery I & II|SPURS Gallery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 798 艺术区

门票: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天气逐渐炎热,“在宜家睡觉”的新闻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总有人像在家中一样坦然地睡在样板间中,从中溢出一种合理与不合理同时存在的错位感。展览“希曼在宜家午睡”描述的就是这个无法被轻易概括的状态,从而难以评判好坏优劣。

这一系列也体现了谭天在近几年的创作中的特点,作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一幅抽象绘画;然后在画面上留下词语或者短句,这些文字来源于谭天平常看到的新闻、电影或者网络迷因等;第三部分是一件物品。这三者作为绘画作品、文字语意、物件本身都独立且完整,但是当它们被并置后,就形成了或对话、互文,甚至可能互相攻讦的关系。

展厅将会模仿宜家搭起一个卧室样板间,卧室中有一台电视,播放着艺术家2021年创作的一件影像作品《令人窒息的爱》。走出样板间之后,观众会进入宜家卖场的商品货架区,这里展示着每组由三部分构成的作品照片。二楼展厅则与谭天去年的展览“(广告牌,宣言,笑话)”有一样的结构,他貌似如数家珍地展示着艺术创作的演绎方式,释放出的却是更具深意的信息,也就是“当代艺术是什么”或者“不止是什么”。

谭天,1988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12年毕业于伦敦金斯顿大学自由艺术专业,2019年毕业于纽约亨特学院自由艺术专业,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马特·霍普个展——AUDIO CURIOSITY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1日—12月5日

展览地点:SIMULACRA,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中二街

门票: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受全球经济活动、建设和工业转移的影响,伦敦艺术家马特·霍普迁居中国,决定通过引入自身对人类感知、能量和混沌秩序的关注,在作品中重新解读过去和现在的雕塑语言。其作品的制作往往涉及对声学、动力学、光学、机械工程的运用。这些运用也并不是单纯的形式探索,而是对社会议题保持着关心,比如《呼吸自行车》和《人民发电站》就着重呈现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在本次个展中,艺术家延续成熟的装置实践经验,并首次尝试图像语言,将呈现一系列声音与光学装置及绘画作品, 形成独特的声音景观。

马特·霍普是一名1976年生于伦敦的艺术家,目前在广州生活和工作。作品曾在作品曾在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北京鸿坤美术馆、洛杉矶 Ace 画廊(Ace Gallery)、上海当代艺术馆(Power StationArt Museum)等地展出。他也参加过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众多活动。

沉浸式探案绘本展《猫咪大侦探》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日—12月17日

展览地点:小莎翁戏剧艺术空间 北京·朝阳·东坝万达广场3F

门票:58元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侦探小说和儿童绘本都很常见,但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又将碰撞出怎样的化学反应?保罗·马丁是法国儿童推理文学大师,拥有几十年侦探游戏和连载漫画创作经验,曾创作过畅销童书《真相只有一个》。在本次展览上,马丁将继续与法国童书绘者卡米耶·罗伊合作,罗伊创作过“猫咪大侦探”系列中800多个小动物角色,她也热衷于发明稀奇古怪的怪兽和场景。

展览将沿袭马丁的创意,将故事设计成“内外双场景”,让观众在一开一合之间穿梭童话王国、博物馆和奇幻森林。观众也必须在场景之间穿梭和观察,将线索们互相建立关联,才能找到解谜关键。展览布置了五个悬案与沉浸式童话场景,涉及50个涉案人物,线索错综复杂,然而真相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