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谢谢!

中国古代诗词丰富多样,有些诗人非常高产,比如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他们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一直被人们传颂。

然而,也有一些诗人的作品数量很少,比如唐代诗人王湾,他留下的作品只有十首。如果不是被选入教科书,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今天,我们要来聊聊另外一位诗人,他留下的作品只有两句,但这两句却精彩绝伦,广为流传。

这位诗人是北宋时期的苏麟。他的这两句诗可谓是耳熟能详:“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真是一位“懒惰”的诗人,明明这两句很精彩,可他却只留下这两句诗。

苏麟有没有其他作品,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但是,这两句诗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而且衍生了成语“近水楼台”,为人们所常用。

它能够流传至今,与历史上的大人物范仲淹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范仲淹的帮助,这两句诗很可能会被历史长河淹没,成为沧海遗珠。

关于苏麟的史料记载相对较少,只能推测他小时候非常刻苦读书,喜欢研究诗词,长大后虽然得到一官半职,但职位并不高。曾任杭州属县巡检,为范仲淹的下属。

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年过花甲的范仲淹因上书请求太后还政于皇帝,被贬至杭州任知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范仲淹认识了苏麟。

《清夜录》中有载: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

范仲淹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他也积极举荐贤才。

在当时的体制下,州府以下官员若想获得升迁,必须得到知州的推荐。因此,范仲淹平时十分重视对下属能力的观察和奖掖提拔。

过了一段时间,同僚们都得到提拔并走马上任,看到这苏麟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他担任巡检史一职,大部分时间在外县工作,经常需要下基层。

由于很少在府里停留。范仲淹作为他的上司,很少有机会注意到苏麟。就更不用说对他有什么过多的了解了。

因此,苏麟一直没有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他深感苦恼。

普通人想到的办法是找人说情。他也考虑过这样做,但最终被他否决了。他认为范仲淹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可能因为政务繁忙,没有注意到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明白,“伯乐不常有”,“是金子会发光的”,如果自己一直沉默,可能就此埋没才能。

如果自己直言要官又不好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思索良久后,苏麟决定向范仲淹献上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于是,他带着诗找机会拜访范仲淹,很虚心地向范仲淹请教。

诗只有两句《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大文豪范仲淹看到诗后,一眼就明白苏麟的小心思。这分明是在提醒自别忘记他,关注他的成长和才能。

接下来我们一起赏析下这首诗。

《断句》

宋•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古人赏月时,不仅仰望天上的明明,也会欣赏水中的月影。离水越近,便越能接近水中的月光。靠近水边的楼台,没有树木的遮挡,能最先映射到月光。

长在向阳地方的花木,光照比背阴处充足很多,因此便早早发芽、开花。好像对它们来说,春天的到来就提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句话,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在暗示:处于地势优势,容易得到优先机会

把范仲淹比作太阳和月亮,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更容易被注意到,也就更容易被赏识和提拔。

而苏麟离范仲淹太远,未能得到他的关注和了解,不被他理解,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

而苏麟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争取机会,并且用实力证明获得升迁机会。

他认真工作积极进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推测下:范仲淹看到这首诗有如何反映?他可能会说:你的诗很有文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麟离开后,范仲淹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暗中观察苏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考核后,他发现苏麟办事认真负责,工作中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于是,范仲淹决定向朝廷推荐苏麟,信中详细描述了苏麟的才干和表现。

最终,朝廷批准了范仲淹的推荐,苏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晋升机会。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然而,金子也需要有适当的机会展现其光芒。

苏麟虽然具备出众的才能,却因离楼台近在迟尺而缺乏展现的机会。上司无法了解他,自然也难以给予他应有的认可和赏识。

苏麟决定向范仲淹递交作品,这是一种积极寻求机会的做法。

如果诗作是通过他人之手转交,那么即使他的才华得到范仲淹的认可,也无法直接证明自己的实力。

铁面无私的范仲淹,自然不会仅凭这些诗作就破格提拔他。

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内在的实力,让自己成为“金子”般的人物。还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不仅彰显了范仲淹的贤明和胸怀,也暗示人有的时候不必过分清高,想要机会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的大度和正直。与其他官员不同,他不会因为看不到明显的好处,就忽视你的才能。

范仲淹心胸开阔、为人正直,他看到苏麟的诗后并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苏麟有抱负和才华,反省自己的做法。

正是因为范仲淹的知人善用和宽广胸怀,这个温暖的故事才被记录下来,让苏麟这两句诗得以流传下来。

这两句诗流传开后,经过压缩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它有些反面意思,用来讽刺那种有关系的人总是被先照顾,能先获得便利。而无门无路的人只好到处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