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场重量级展览在上海揭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是马蒂斯诞辰154周年,来自法国马蒂斯美术馆的珍贵藏品离开艺术家故乡法国,首次远赴中国。

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2月18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于上海UCCA Edge呈现现代主义艺术巨匠亨利·马蒂斯(1869-1954)个展——“马蒂斯的马蒂斯”

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报

作为迄今为止,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完整呈现,“马蒂斯的马蒂斯”今年此前在北京UCCA展览期间,以其对艺术大师毕生创作发展脉络、各关键时期艺术理念衍变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与展示,共吸引逾二十万人到访参观,成为2023年北京的现象级展览。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

在去世的前两年,马蒂斯决定将自己最珍贵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由此奠定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的馆藏核心。马蒂斯不但为此精心挑选展品,还参与美术馆展厅的规划,甚至精确到每件作品的具体摆放方式,马蒂斯美术馆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

此次展览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呈现自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纸艺术,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与毕生探索轨迹。此外,展览还增设特别章节,对马蒂斯与“野兽派”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联系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亨利·马蒂斯,《戴皮帽的玛格丽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戴皮帽的玛格丽特》
亨利·马蒂斯,《两位女孩,黄色裙与苏格兰格纹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两位女孩,黄色裙与苏格兰格纹裙》
亨利·马蒂斯,《穿蓝色冈多拉宽袍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穿蓝色冈多拉宽袍的女子》

本次“马蒂斯的马蒂斯”于上海UCCA Edge的呈现,不仅是对马蒂斯完整艺术生涯的最直接呈现,亦是对UCCA Edge刚刚落幕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中所展出的马蒂斯创作的一次完整补充。

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源于艺术家对美术馆规划的高度参与,旨在突出强调马蒂斯本人对于展览的“策划”角色。因此,本次展览可视为马蒂斯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与当下观众的相遇,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近距离呈现马蒂斯一生的艺术探索、创作脉络与艺术理念。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马蒂斯的马蒂斯”遵循艺术家的人生与创作发展轨迹,以11个章节展开,在UCCA Edge共计三层、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内呈现。此次展览特别为上海展厅每个空间天花板打造仿剪纸悬挂设计,缤纷的色彩灵感皆来自马蒂斯的创作。

“马蒂斯的马蒂斯”以艺术家的亲笔信作为序言,首先通过“美术馆的缘起”介绍这批珍贵展品的起源,其中核心展品均由马蒂斯生前精心挑选。“马蒂斯的早期艺术训练”聚焦艺术家不断积累和扩展创作技法的早期实践。此时期的马蒂斯通过临摹大师作品,如用六年半时间才完成的《临摹夏尔丹〈鳐鱼〉》(1897-1903)、肖像画练习,如《自画像》(1900),以及通过旅行感受不一样的光线和色彩,如《第一幅静物橙子》(1899),为此后的关键性艺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亨利·马蒂斯,《第一幅静物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第一幅静物橙子》

第三章“野兽派的革命”则重点呈现马蒂斯所引发的“艺术革命”,通过具有革命开创性的作品,如在阳光明媚、色彩缤纷的小渔村科利尤尔创作的《科利尤尔,太阳街》(1905年夏)、《科利尤尔的海岸》(1905)等多幅作品,以及马蒂斯终生保留的组画《鸢尾和虞美人》(I和II,约1912年春),展现马蒂斯如何大胆打破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为绘画史开启了全新篇章。

亨利·马蒂斯,《临摹夏尔丹〈市场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临摹夏尔丹〈市场归来〉》
亨利·马蒂斯,《科利尤尔,太阳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科利尤尔,太阳街》
亨利•马蒂斯,《侧卧的宫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侧卧的宫娥》

第四章1920年代:模特至上”再现了在一战后西方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时期,马蒂斯所踏上的全新创作道路。在《小纤细躯干》(1929)、《穿彩色条纹裤的大宫娥像》(1925)、《〈亨利埃特 II〉素描》(约1928)、《室内裸体像、威尼斯台灯与金鱼》(1929)等作品中,马蒂斯通过雕塑、素描、版画等媒介对人体与人像展开探索。而东方风情服饰,借助道具打造的装饰性布景,以及模特身上所散发出的丰韵气质,则为马蒂斯画作的叙事空间注入了图像的张力。

随后的章节着重呈现了马蒂斯艺术创作的转向和所涉媒介的多样性。在“旺斯礼拜堂 :最后的创作高峰”中,将近80岁的马蒂斯开始着手旺斯礼拜堂的设计,这一过程历时四年,也被其视为毕生艺术探索的结晶。通过展出的《白色与金色十字褡模型》(1950年末)、《旺斯礼拜堂的礼拜台布习作 I》(1949)和《圣母子》(1950-1951)等作品可以看出,从建筑、壁画到玻璃花窗、服饰到礼拜用具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马蒂斯所致力追求的线条与色彩的完美平衡。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亨利·马蒂斯,《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
亨利·马蒂斯,《弹鲁特琴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马蒂斯,《弹鲁特琴的女子》

展览最后的特别章节“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现代绘画”对马蒂斯的作品及野兽派如何传播至中国,及其对中国1920-19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此部分由UCCA研究部副总监黄洁华策划呈现,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与常玉、刘海粟、丁衍庸、关良等近代画家的珍贵原作,追溯了马蒂斯的艺术从法国传到中国的历程,以及当时错综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艺术发展图景。借由对这一段中国当代艺术“史前史”尘封一角的回溯,呈现了当时中国艺术家如何受马蒂斯的启发进行突破性的全新探索。

“一百年之前,马蒂斯的创作就曾在此激发人们对艺术的探讨。 ”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UCCA很荣幸将‘马蒂斯的马蒂斯’带至上海,于这座一直以来便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核心城市进行呈现。我们期待与具有非凡艺术鉴赏力的上海观众分享此次丰富而细致的展览,并希望这些作品能给观众带去欢乐。”

法国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帕特里斯·德帕尔普则借用1952年马蒂斯为美术馆落成开幕撰写的致辞,表示:“马蒂斯美术馆的不懈努力旨在向全人类展现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令观众从中感受其创作带给这个世界的一点鲜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