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节点上看,还有一个多月2023年就要过去了,无论是机构业绩压力还是个人收益目标压力普遍加大,重压下所做出的决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建议多看一眼量化策略,量化主要靠程序化来执行交易,意味着所有决策基本不受情绪影响,就很大程度避免了人性的弱点。

有投资者对量化策略并不了解,但最简单可以从最直观的收益看,收益可以直接反映机构管理能力。比如在今年的震荡市中,量化产品在收益层面展现出了相对优势,其中指数增强组合获得了不俗的超额收益表现,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渠道将目光聚焦到了量化指增类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随着外围美债及美元流动性环境缓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但中国权益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结构分化,主要体现为小微盘显著走强,我们都知道,小盘股有个主要特征是数量分散。量化投资相对于主动投资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全市场选股,因此可投资的股票数量越多,量化投资的投资广度越大,越有可能发挥其比较优势。

量化指增类基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加强版ETF”,目前可能正是投资配置量化指增类产品的“好时点”。不光指数β的底,也抄了超额收益α的底,未来如果行情迎来反弹,很有可能会迎来β和α的双丰收。

特别是,今年主观业绩整体不尽如意,频见爆料基金经理直面质疑甚至谩骂。而2023年量化产品平均表现优于主动产品。我们以Wind分类下所有规模超过1亿元的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收益作为量化产品整体表现的代理指标,以Wind分类下所有规模超过1亿元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作为主动产品整体表现的代理指标。2023年11月,量化产品收益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5%和-5.45%,而主动产品收益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0.46%和-10.80%,量化产品较为明显的跑赢主动产品,说主观多头不心动,是真的难,不如“打不过,就加入”。

至于什么时间入场合适?无论什么类型产品的安全垫多是靠时间积累的,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寻找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时入场,大概率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