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记者获悉,2023年科普研修交流活动(成都站)于日前落幕。

本次活动由广东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主办,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协办,旨在搭建科普合作交流发展平台,促进成都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普交流合作。

“牵手”粤港澳大湾区

首次与西部城市合作

促进成都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合作走深走实,为科普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签订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推动相互之间的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

在信息共享方面,开展经常性信息交流,共享科普资源及科普产业发展动态等信息,及时互通科普相关规划、政策及项目等,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共谋合作发展机遇。在项目合作方面,在科普活动、科普产业、科普研学、科普研究、科技资源科普化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业交流、项目对接、工作研讨等,不断促进双方在科普理论研究、运营管理、活动开展、科普展陈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和支持高校、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科普培训,开展高端人才交流和成员单位互访等活动,助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素质,打造青少年科技交流合作新名片。

“我们这次与成都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据签约方代表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广州科普联盟秘书长周震寰表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首次与西部城市进行科普合作签约,将有力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互动,为两地科普联盟成员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另一签约方代表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会长龚明霞则表示,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双方将在活动组织及策划、资源引入等方面建立更广泛的深入交流。“我们可以将沿海地区的先进科普资源和科普理念带入成都,服务成都的市民和青少年,同时将具有成都特色的研学路线向对方进行推介,对提升两地青少年科学素养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感受浓厚科普氛围

与会嘉宾谈成都科普印象

启动仪式后,参会嘉宾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三星堆博物馆等点位开启了主题分享、参观交流等科普研修活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成都科普的浓厚氛围。

“每个科普场馆都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展品展项的设计非常注重人机交互,充分结合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等元素来体现科技感。”参加本次研修活动的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高级工程师黎坚表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里的参观路线很注重游客体验感,通过开展一系列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大自然的科学精神。”

“成都科普教育基地在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与周边学校开展的科普教育研学线路涵盖领域非常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黎坚谈道,“希望成都科普教育基地今后多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交流,更好地整合共享各地方的科普资源,特别是能够实现多地方中、小学生科普研学线路的合作。”

“来到成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科普展馆具有新颖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合理且高效的参观流程。”小翼科普总经理岑志诚毫不吝啬对成都科普基地的赞美。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设计融合了新国风的元素,既展现了现代潮流,又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从每一个细节中,我都能感受到展馆方对游客的尊重和用心。我强烈希望再次造访这里,并且已经有了向朋友们推荐这里的想法!”

成都已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99家

品牌建设助力科普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创新科普方式,广泛开展各种特色科普活动,努力构建全域全时科普体系。截至目前,成都市累计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99家,展教总面积超过890万平方米,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中的“社区科普圈”。

以重大科普活动为抓手,成都每年持续举办成都市“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等重大科普活动,创新塑造“蓉城科学之夜”活动品牌。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动仪式”活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轮值主场活动。

此外,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全国首创授予成人组决赛第一名职工“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贯穿全年常态化开展蓉城科学嘉年华、科普进学校、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品牌活动,提供丰富的科普惠民服务。同时,不断推动多层次跨区域合作,先后与广州、上海、杭州、重庆、合肥等地建立跨区合作,开展交流、学习、培训,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普手段和措施助力全市科普服务提质增效。此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又将为成都科普事业添加‘新动力’。”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文竹 供图 成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