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两天自己血气非常足。

——今天的编辑土豆儿

小时候没有吃过醪糟,长大后天天都想喝,夏天喝加了醪糟的冰醉豆花儿,冬天喝红糖煮的红糖醪糟粉子,有一阵冰箱里堆满了“米婆婆”,比可乐还上瘾。

为什么对醪糟印象特别深,是因为“醪糟”这两字看起来特别复杂,记忆中在夜晚的县城街头,夜越深立在路边的灯牌就会越亮,上面有用红漆写的“醪糟粉子”“醪糟蛋”、有用蓝色胶布贴的“宵夜 醪糟”。

那个时候仿佛还不认识这么复杂的汉字,问我妈“这两个字读什么?”“醪糟”“醪糟是什么?”“小朋友不能吃的,吃了要流鼻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吃到醪糟的已经不记得了,但现在红糖醪糟每个月有几天都会出现在我的夜宵里。

最近降温,吹风的晚上总想念几口热乎的,特此端出三碗小时候才有的美味:红糖醪糟蛋、传统八宝粥、芝麻汤圆,大家得空可以去回味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醪糟

成都人说到醪糟,第一个想到的是青城山的张醪糟,去青城山并不是必须吃张醪糟,但是现在要吃到一碗普通好吃的红糖醪糟太难了。

@彭主任 说,小时的醪糟粉子又叫掐掐汤圆马家场胖娃肥肠粉旁边有个姐就专卖这个,她的动作更像扯和揪,动作飞快。

掐掐汤圆这个名字也太嗲了吧!

据说不少川东的朋友也这样叫,掐掐汤圆是自家在菜市场拖三轮车那里买的粉子,自家挼好,然后掐成一块一块的丢进锅里煮。掐出来的大小拿捏不准,然后加白糖加醪糟,有时候打一个蛋进去,煮成荷包蛋那种。

这是不少80后的早饭,我的朋友@姣 记得特别清楚「小学我爸早上起来给我弄早饭,就是粉子醪糟,现ruá面那种,等我出门了,他面都还没ruá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醪糟,是一对中年夫妇开的在石人小区开了有5年,据说之前也在其它地方卖了十来年,秋冬卖醪糟粉子和油茶、夏天卖冰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去上午11点,没吃成,老板说,实在不好意思,接了个公司单备的料估计要全部煮完。

第二天提早了去,门口已经坐满了人。 门口两口大铜锅热气翻滚,一锅煮白糖醪糟粉子,一锅煮红糖醪糟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醪糟粉子肯定要吃红糖的,每一份醪糟粉子都是现煮,粉子、红糖、蛋都是老板提前准备好的,先放水,再勾一勺醪糟、一勺粉子慢慢熬开,红糖是从保温壶里倒出来的,浓稠丝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知道前一天没吃上,又特地送了一个荷包蛋

湿冷冷的街边,一碗快要漫出来的红糖醪糟粉子送到眼前,舀起一勺,瞬间烫开了紧缩的五官。

红糖黏稠香浓,甜度刚好甜到心尖儿,粉子滑润软糯,是小时候那种手工揪出来的小块,很容易滑入口中,醪糟的味道更是极其迷人。

整个回口更是让人身心舒展,红糖没有焦苦味,醪糟不返酸,粉子不硬,所有食材该有的自然味道和口感汇集到一起,吃到了一种返璞归真。

边吃边想,要是家楼下开一家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高醪糟凭一家之力让城市中有了一碗像样的醪糟粉子

对了,这家店离磨底河不远,如果要骑游磨底河,可以顺路补充体力。

地址:清溪东路9号附14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八宝粥

年初的时候去自贡看灯会,特地去凉水井纺织厂吃一家30年老面馆的传统八宝粥,结果生意太好了,卖完了,只剩银耳没有糯米了。

不甘心,第二天又去,终于吃上,觉得不枉多等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传统八宝粥和我们过去吃的各种花生黑米熬煮的完全不同,它是蒸的。自贡的朋友说,小时候吃的八宝粥都是这样的。

重庆的朋友说,他们小时候也吃,只不过在重庆叫银耳稀饭现在几乎绝迹了。

这种八宝粥,是把糯米红枣枸杞等放在一个掌心大小的碗里蒸,蒸好后,倒扣在另一只大碗里,撒上炒好芝麻花生碎和冬瓜糖、橘皮干儿等,最后浇上熬煮得稠稠的银耳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味特别奇妙,比过去吃的纯熬煮出来的八宝粥更滑糯,各种芝麻花生、橘皮、冬瓜糖等四处在嘴里乱窜。

在文化宫附近一个叫玖加一的小吃店,也找到了一碗这样的传统八宝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还原了纺织厂的味道,唯一的遗憾就是就是不够烫,这种甜呼呼的东西,只有足够的烫才能给人满足感。

不过这家小吃店还挺有意思的,卖一种土豆焦饼外壳酥脆,中间是软糯的土豆泥,内里是干香的腊肉馅儿,一口下去,层层都是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一家对各种小吃颇有钻研精神的一家小店。

地址:青羊大道288号附23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芝麻汤圆

要说最好吃的汤圆,肯定很多人都会说是小时候婆婆、奶奶煮的那碗,有点油珠珠飘在碗上,咬一口黑芝麻就像流沙一样。

@阿塔 记得以前成都人民商场门口有个婆婆卖的汤圆:

暗暗的路灯下,盛在一个小搪瓷碗里的,汤圆。

距离现在有20年了吧。那是在人民商场的门口——不是正门口,就是一道小门的门口。有一个老太婆,我记不清什么样子,多高多老。她有一只小炉子,可能是煤油炉,一只瓜瓢,白铁敲成的那种瓜瓢,在小炉子上面,咕嘟咕嘟,煮汤圆卖。

我和我妈傍晚路过的时候,碰上了就要吃一碗。有时候是汤圆,有时候是醪糟粉子。都是滚烫的,甜腻的,冬夜里吃一碗,胸腔和腹腔都是欢迎的。

后来没有人民商场了。老太婆和她的小炉子更是没有了。

不知道人民商场门口卖汤圆的婆婆是不是姓戴,因为草堂附近的戴汤圆也是卖了20多年,难得的是真的有小时候汤圆的味道。

年初在特地推荐过,现在天冷了时不时又会想去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成都为数不多的汤圆老店,开了有二十多年。看金字牌匾和里面的书法就知道有年头,所有汤圆都是手搓,一份8个,混搭了黑芝麻、花生两种馅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圆端上来配了蘸碟,是芝麻酱和白糖,可以用汤圆蘸着吃,酱的浓厚甜度都由自己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味的黑芝麻汤圆,平凡的喜悦说的就是这瞬间,油润紧糯的皮,像是吃到了小时候家里外婆自己搓的汤圆,芝麻芯子醇香,白砂糖还会咯吱咯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碗汤圆简直咕噜咕噜滚到了心坎上。

地址:青华北一街5号附3号

还记得你吃到过最抚慰人心的那碗甜蜜小吃吗?醪糟粉子、荷包蛋、汤圆、八宝粥、黑芝麻糊......请在留言区端碗热乎的上来分享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编辑 |土豆儿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溜达

不样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仙森

炸了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

桥下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