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个孙子,明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
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皇第三孙允炆生,皇太子次子也。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
因为太子朱标和其长子朱雄英早故,所以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即明建文帝。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为皇太孙。
《明史·恭闵帝本纪》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明史·恭闵帝》
朱允炆刚继位,就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开刀,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皇室,大封宗室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其次还有韩王、沈王、齐王等。
但是对朱允炆来说,诸藩王大多为其叔辈,且在封地掌握兵权,心中反而大为不安。于是朱允炆就想要削藩,但叔叔数量太多,朱允炆又操之过急,在削藩过程中,最终引得燕王朱棣反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分封开封周王朱橚(sù)¹被朝廷定罪,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为了防备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削弱其兵力,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夏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
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
《明史》
燕王朱棣画像
在建文朝廷的一套削藩动作后,朱棣决定先发制人,在还没削到自己头上时候,就于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
《明史》
于是朱允炆刚登基一年时间,就已经对自己的好几位叔叔动刀子,最终引发为期三年多的军事对峙,并最终丢掉了自己的皇位。建文四年(1402年),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变节,致使燕军进入都城。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下落,时年25岁。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史》
朱允炆的一系列操作,主打一个“急”字,一方面是削藩的意向暴漏的太急了,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结果三个月不到,就在当年八月就把开封的周王给废了还迁徙到云南,要知道周王和燕王可是同一个妈生的,说白了朱元璋尸骨未寒,大孙子就开始对叔叔开刀,还是一个名声好的藩王,削藩周王可以说是一下子将所有朱元璋的儿子推到对立面;另外就是削藩动作实在太急了,登基一年不到,又或死或废,削掉了湘王、齐王、代王和岷王。
其实朱允炆占有全国共主的大义身份,自身又年富力壮,在推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后,已经在民间有了很好的名声,大可徐徐图之,可惜操之过急,加上用人不当,最终结局成为明初第一谜案。而朱允炆的去向也有了以下几个说法,总之就是大部分人不愿相信朱允炆真的在那场大火中逝去。
1、出家为僧说
朱允炆出生时脑袋长得颇偏,朱元璋用手摸着说:“半边月儿。”一年除夕,他与父亲朱标陪同朱元璋,朱元璋叫他父子作咏月诗,朱标作诗:“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推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作诗:“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朱元璋看完两首诗,人都傻掉了。
说实话朱元璋是不开心的,难得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让自己儿子孙子作诗,结果儿子说‘未得团圆’,孙子说‘影落江湖’,都不是啥好医投。最终朱标早早去世,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候,朱元璋交给朱允炆一个带钥匙的匣子,告戒朱允炆危难之时开启。靖难之变时,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打开匣子,得到杨应能度牒及披剃具,于是朱允炆出家为僧。
父老相传,懿文皇太子生皇孙建文,顶颅颇偏,高庙抚之曰:「半边月儿」,知必不终。及读书,甚聪颖。胐夕,懿文与之侍侧,上命咏初月。懿文诗曰:「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推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皇孙诗曰:「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上览之默然,盖知懿文必早世,而皇孙将免难也。乃授钥匣,戒以临难乃启。比得披剃之具及杨应能度牒,出走,无知者。正统庚申春,思恩土官知州岑瑛奏送还京。
《双槐岁钞》
正统年间,思恩州知州岑瑛出行。忽然看到一僧当道而立,从者呵之不避,追问其度牒,僧人自称杨应能,说:“此非吾姓名,吾有所托而逃者。汝不闻金川门之事乎!”岑瑛大惊失色,上报巡按御史,以驿马递送赴京,号为老佛。到达京城,朝廷不知虚实,太监吴亮曾经服侍建文帝用膳,命他前往审视。老佛见吴亮说:“汝非吴亮耶!我昔日在便殿时,弃片肉于地,你两手不得空闲,伏于地而以口取之,记否?”吴亮恭敬地跪拜老佛而大哭。吴亮复命,于是送老佛入大内,后葬于西山。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2、遁入道门说
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下南洋跑路了,所以后面朱棣安排郑和七下西洋,也是为了巡查暗访建文帝的下落。
而朱允炆去世后,大臣梅殷私谥其为“神宗孝愍皇帝”,但成祖不认朱允炆为合法皇帝而未上谥号,故明朝人大多称之为建文君。直到南明时,弘光帝追谥之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故也作“明惠宗”。
让皇崩,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遥谥孝愍,庙号神宗。壬午之后,谥不行。弘光中,以显皇帝庙号复,追尊改惠宗,殷谥荣之。
查继佐《明书》
有趣的是,虽然朱允炆被私下给到的神宗庙号没有获准,但见纹年号在史书中的正式书写,却来自明朝正经神宗万历皇帝年间。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下旨恢复建文年号在官修史书里的书写。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十六,(礼官范谦等)奏上,诏以建文事迹附太祖高皇帝之末而存其年号。”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文中注释:
①朱橚sù(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朝宗室,第一任周王,医学家,植物学家。
朱橚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作品,其中以《救荒本草》成就最为突出。《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不仅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还使用了一些易懂、简洁、确切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其也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还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还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
编辑|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