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上海市医疗保险结算系统突发故障,多家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业务中断。在网传消息引发关注后,市医保局证实了系统出现故障,并启动了应急方案。然而简单的处理流程和“自费后报销”的说法引起公众不满,还有大量网友揶揄“找小姑姑帮忙”、“一通电话就能解决”。显示出社会对某些特权认知的反感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10时许,有市民发出信息称在医院就诊时无法使用医保卡支付。之后上海多个区县医保部门相继回应称因系统技术故障无法正常结算,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处理。市医保局也在12时左右证实医保系统运行异常,正在抢修,并建议参保群众可选择“先自付后报销”等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强烈反响。舆论普遍批评医保部门的通报过于简单,未正面致歉也无明确故障原因。系统瘫痪让患者前往就医不得不自费,或携带大量现金准备,明显增加了看病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互联网上许多声音揶揄道:“找西藏的小姑姑帮忙,保证半小时搞定”“这种‘大事’靠系统自救?还是得动用一下‘关系’才管用”。此前一宗西藏公务员被控利用人脉为车祸伤者献血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显然民众已将“小姑姑”这类特权联系起来,并表达出明显的反感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云认为,这暴露出当前民众对某些体制特权把控公共资源的普遍不满。医保系统作为全民福利保障体系核心环节,其运转受阻当然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担忧乃至报怨。所以有关部门更需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执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注意到,据官方通报,当天下午医保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不过这样的偶发事件也给相关部门敲响警钟,必须提高基础设施经营维护水平,减少民生领域因信息技术故障给公众带来的不便。同时也需要反思如何与老百姓保持更加畅通沟通,及时回应诉求关切。只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让系统运转服务大众,才能提升社会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