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离不开文化赋能,只有大力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才能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采摘草莓、尝农家饭,赏非遗面塑、品古法钩织,逛旅游胜地、游千年古镇……鲁西新区马岭岗镇通过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持续拓宽产业边界,来推动文旅更深程度融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打开乡村“致富密码”

时下,走进马岭岗镇安顿庄行政村草莓产业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成方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银色的海洋,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走进草莓大棚,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红彤彤的草莓似一盏盏小红灯笼,掩映在绿叶之间。在这里,小草莓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安顿庄的草莓,不得不说该村的顿俊玲,作为该村首批种植户之一,她通过“基地+种植户”的管理模式带动不少村民参与进来,进而增收致富。据介绍,草莓种植阶段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这给村民们提供了增收的渠道,在这里,栽种草莓苗的村民一天能挣上百元。“只要勤快肯干,人人都能成为草莓产业的受益者。而且,有能力的村民还可以承包大棚,一个棚能赚两万多元,村里的承包户平均每家都有四五个棚。”顿俊玲说。

依托草莓特色产业,马岭岗镇正在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产业兴旺+生态旅游+农旅研学”,打造一条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每年冬季,草莓园都是市民假期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尤其是元旦、春节,都是采摘的旺季。”顿俊玲说。

据马岭岗镇党委书记李杨介绍,近年来,马岭岗镇打造了马岭岗镇恒然生态园、马岭岗镇百日红草莓园、后段大棚蔬菜基地等8个特色园区,覆盖面积两万余亩,带动群众就业3万多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共赢的局面。

“手工艺+”赋能,拓展乡村新业态

产业与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乡村要振兴,既要有产业支撑,也应有繁荣的文化。马岭岗镇历史文化灿烂,农耕文化厚重,红色文化传奇,这里既有十里长堰、千亩荷塘、青丘烟柳的美丽风光,又有神秘古井、明朝镖师、张良点兵的传说故事,还有非遗面塑、谢集制香、通古礼仪的传统艺术。

据介绍,通过整合现有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着力发展观光休闲型、红色文化型、研学旅游型、文化遗产型、古村古貌型、民俗体验型等六大类型“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擦亮“千年古镇、旅游胜地”这张旅游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面塑是马岭岗镇的一大亮点,前不久,在走读山东“感知菏泽”主题系列活动中,多位来自德国的国际友人就被当地的非遗面塑“圈粉”。曹州面人历史源远流长,是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塑艺术的发源地,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可谓是名家辈出。为了让面塑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发展,近年来,鲁西新区不断推动面塑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技术创新。如今,从事面塑艺术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面塑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3人,100多人常年开展面塑技艺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活动,不断提升曹州面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仅仅是面塑,马岭岗镇的古法钩织最近也是频频“出圈”。钩织是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手绣技艺中的一类。作为一种特色民间手工艺,经过老一辈的民间手艺人不断摸索和发展,当今的钩织物品不再仅限于实用,添加了能体现美观、时尚的生活元素,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文化价值。马岭岗镇以手工钩织产业发展为方向,助推民间艺人与各行政村合作,向群众免费传授钩织工艺,为村民们创造就业机会。如今,依托面塑、钩织两个手工制造产业,马岭岗镇持续盘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让1.2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建设宜居乡村,提升乡村颜值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也与之而来。

门前是花园,房后是菜园,村庄里还有凉亭、小广场……谈到如今的变化,马岭岗镇穆李村村民称赞道:“在村里转一转,村里越来越美,人的心情也变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村一文化,一笔一故事,一墙一风景。在马岭岗镇上走一走,一幅幅描绘当地文化特色、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引来了村民纷纷驻足观赏。据介绍,今年以来,马岭岗镇以伞头王行政村、安顿村和万乾村为试点,深入挖掘各村特色资源,以富含个性的“三色”主题墙绘扮靓村庄高“颜值”,引领村庄新“面貌”,让旧墙换新颜,古宅穿新装,增添美丽建设“底色”。

在“奶牛专业村”伞头王行政村,映入眼帘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在“草莓专业村”安顿庄村,墙绘上红彤彤的草莓娇艳欲滴;万乾村的墙绘则以淘宝的橙色为主,正符合万乾村“中国淘宝村”的称号。这些精心策划、巧妙构思的墙绘成为文化宣传窗口,乡村颜值和文化品位同步提升,成为倡导村庄文明新风、宣传文化自信的新阵地。

据介绍,今年以来,鲁西新区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坚持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导向,强举措,抓落实,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步一景的乡村美景,硕果累累的瓜果蔬菜大棚,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底蕴丰厚的民俗文化,温馨祥和的文明乡风……这些场景,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鲁西新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缩影。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武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