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一座全国闻名的墓区,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里安葬着无数建国以来为革命而牺牲或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被誉为“中国革命先烈的胜地”。

自建成以来,八宝山公墓就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宣传基地,被无数后来人所瞻仰,每年前来祭拜先贤英烈及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计其数。

然而这里却存在着诸多疑问,比如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者是谁?八宝山第一墓葬着的是谁?特殊的空墓,81号墓又葬的谁?

诸多大师执笔设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在新政协会议上拟定的内容,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奠基,但是颇具纪念意义的革命公墓却尚无着落,这让周总理很是担忧。

当年12月,周总理指示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用于安葬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同志。

要求是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距离市区不远但且不能占用农田。

这里不仅将安葬曾经的革命先烈,也将成为现任高级领导干部的最终归宿。

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领下了这一任务。吴晗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更是一位历史学家。

凭借敏锐的感觉,他认为周总理要找的这一块墓区,将会深刻影响今后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将有极高的革命史学价值,故而不敢怠慢。

随即吴晗成立了公墓筹备组,由政府工作人员、知名历史学者等组成,他亲自带队在北京近郊一带开展选点勘察工作。

这项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当时北京远不像今天这样地域广大,四九城外围多有农田,很少有大片裸露且适合作为公墓的地皮。

最终在1950年初,吴晗带队来到了北京西郊的八宝山。

图 八宝山风景

这里属于石景山区的东部,是西山山脉与平原交接的位置,因而山势平缓,为低矮的孤丘地形,因附近出产八种适合作为建材的石料而被称为八宝山。

早在元代时期,八宝山就有多个寺庙。

而到了明代兴建紫禁城后,这里在原有寺庙延寿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褒忠护国寺,并一直延续到建国时。

事实上早在抗战时期胜利后,国民党就对这里进行过一次改造,将寺内的褒忠祠改为“忠烈祠”,用于供奉抗战民族英雄的牌位。

著名抗日将领佟麟阁的遗骸就曾被短暂安放在这里。

吴晗一行人来到八宝山后,当时就觉得这里当做公墓用地不错,四周苍松劲柏,环境清幽,且离市区不远。

于是众人很快就敲定了革命公墓的落址在八宝山。

地址问题解决了,关键是谁来设计这片充满纪念意义与爱国教育价值的革命公墓呢?吴晗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邀请著名建筑师、民国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与其丈夫梁思成都是著名建筑师。

早在抗战时期,二人就在炮火中走遍中国的名胜大川,寻访古迹遗址,并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建筑学精研颇深,是新中国建筑学的泰山北斗。

图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

实际上林徽因是从事八宝山革命公墓设计工作最负盛名的一个。

除她以外还有梁思成、陈从周等诸多国内知名建筑学家参与其中,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工作是汇聚了当时一流设计大师的集体智慧。

当时陈从周则负责的主要是园林设计,他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园林造景大师,与梁思成夫妇也有很深的友谊,被誉为“中国园林之父”。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新中国第一座园林式公墓,自然少不了这位园林大师的操刀。

在公墓建筑设计图的绘制过程中,林徽因付出了极大的感情,也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林徽因的小弟林恒是一位爱国青年,并且曾考进清华大学。

但后来抗战爆发,林恒放弃了大好的学业投笔从戎,成为了国军一名飞行员,后来在1941年成都空战中壮烈牺牲。

林徽因希望能有一处祥和之地,安放烈士们的英灵,故而不舍昼夜与筹备组的专家们讨论和交流意见,并将这集体智慧在一张张图纸上呈现。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设计,第一期设计图终于完成,八宝山革命公墓于1950年7月破土动工。

而为了这座公墓付出心血的林徽因,却在公墓建成后不久因病去世。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师和爱国主义人士,林徽因也被安葬在了这里。

1962年梁思成去世后,经过组织讨论研究,同意将梁思成与林徽因合葬,这也是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唯一的一座合葬墓。

为了缅怀林徽因生前的无数事迹和她光辉伟岸的人格,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她的墓前祭扫,林徽因墓也是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祭扫人数最多的一座。

不过即便这样,林徽因却不是第一个葬入八宝山的人。八宝山第一号墓的主人,是开国元勋任弼时。

第一墓主人任弼时

1920年,年仅16岁的任弼时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就读。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毛主席等人,并在毛主席的宣传下对国家的衰败、人民的苦难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后来更是加入了毛主席、何叔衡创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俄罗斯研究会。

1921年,经推荐后任弼时前往苏俄学习,并在这里彻底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的元老党员。

1938年,中央决定派任弼时前往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他虽身处国外,但却时刻心系中国抗战,以自己的努力为党争取到了许多共产国际方面的支持。

从苏联再次归国后,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而当时也正是敌后抗战最艰难的时候。

为了应对时局,毛主席号召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任弼时以身作则,以纺织的形式亲自参与到了生产运动中。

每逢工作之余,任弼时就会和群众一起在院里盘腿而坐练习纺线,没想到越练越熟,最后竟在1943年的军民纺线大赛中得到了第一名。

而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工作,任弼时的身体一直就很不好。早在1945年时,任弼时就被诊断患有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等疾病。

1949年3月,毛主席、任弼时等中央五大书记共同进入北京。

组织上本要安排他在香山好好休养,但当时革命尚未成功,任弼时依然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强撑病体为党工作。

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弼时已经病重,却坚持亲自作报告。

与会上他说道:“一位一位胜利了,可以安闲度日,或者以为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可以享受一下的思想都是不健康的!”

结果报告还没做完,任弼时就当场晕倒,报告后半部分则由他人代为读完。而任弼时苏醒后却依然坚持参加会议,其对待工作的认真可见一斑。

图 登临天安门城楼的任弼时同志

建国后的局势有所好转,任弼时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很快朝鲜战争爆发,任弼时又马上给中央写信请求恢复工作。

1950年10月,刚刚度过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任弼时就因彻夜研读朝鲜战局而再次累倒,但这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任弼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离世的高级领导人,理应葬入新建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但当时八宝山公墓建设刚有一点雏形,一期工作还未结束,甚至就连整体规划都还没有结束。

但是任弼时的遗体安葬却拖不得,最后中央决定暂时在公墓已经修好的位置修建一个临时墓。

1951年6月,八宝山革命公墓一期落成,任弼时的遗体才正式安葬在公墓东北角的半坡上。

任弼时是公墓安葬的第一位中央领导人,因此他的墓地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同时,任弼时墓也是八宝山占地面积最大的个人墓,墓碑上镌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七个苍劲的大字。

第一墓区所安葬的均是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与任弼时墓同在第一墓区的第81号墓,却是一座非常特殊的空墓。

而这座墓的主人便是贺龙。

81号墓主人贺龙

贺龙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更是有着丰功伟绩的十大元帅之一,在新中国所有的元帅之中,也只有朱德、彭德怀、贺龙三人被毛主席称为“老总”。

建国之后,贺龙一直处于低调之中。

他对党是绝对忠诚和无私的,在曾经的革命岁月中贺龙曾多次让出兵权,建国后又主动退居二线,但却一直关心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多项事业。

他的人格是崇高的,他毕生奋斗,功垂青史,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

同时他也骁勇过人,坦诚豪爽,在群众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1969年贺龙因病逝世,但因各种原因他并未第一时间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早在1956年时,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央领导集体签署了身后火化的倡议书,其中也包括贺龙。

所以在他去世后,自然也是遵循火化的原则。然而在火化时,贺龙却使用了化名,这也导致他的骨灰多年以来都没有找到。

直到1975年时,贺龙的骨灰才真正被找回来,中央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

当时尚在人世的领导人们已经大多年纪很大,但却有很多人追念贺龙的功绩而参加,包括已经身体不适的周总理。

他们是南昌起义时的亲密战友,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周总理强撑病体前来吊唁,足以看出贺龙在周总理心中的地位。

在那场追悼会上,还有3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从全国各地赶来。

最终经过中央研究,贺龙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而为了纪念他在八一南昌起义中的伟大功绩,他的墓被确定为81号公墓。

此后的一年里,周总理、朱德、毛主席三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先后离世。

加上此前已经离世的领导人们,除毛主席之外,他们的遗骨和骨灰大致出现了三个处理办法。

其一是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供后人祭拜和瞻仰;其二是归葬故里,他们生前为革命背井离乡,死后归葬故里也是人之常情;

其三,则是如周总理一般,将骨灰倾撒在祖国的大地之上。

而贺龙的骨灰,在安放到81号墓三十五年之后,由其后人迎回湖南张家界老家安葬。

对贺龙元帅来说,这样也算是实现了其回到老家的愿望。故而如今的81号墓,只是贺龙元帅的一座空墓。

可即便这样,每年仍然有无数人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81号墓前,对着这座空墓进行祭扫和凭吊,仿佛贺龙元帅的骨灰和英灵从未离开过一般。

除了贺龙元帅,彭德怀的墓地也有类似的境遇。1978年,彭德怀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

1996年12月,彭德怀的侄子侄女根据其生前的遗嘱联名向中央写信,最终经中央研究决定,于彭德怀百年诞辰之际,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移到湖南湘潭故里。

但由于彭德怀的骨灰最初被安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堂中,故而墓园内并没有他的空墓。

革命公墓永放光芒

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一座全国闻名的革命墓地,安葬着许多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奉献一生的领导人或革命志士、社会贤达等。

这座公墓让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同时也为我们凭吊和教育下一代提供了场所,是一部资政育人的好教材。

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已经过了多次修缮和扩大,但其本色却从未更改。

这里的苍松翠柏,包裹着革命先烈和众多知名人士的英灵,其为国家和民族解放的丰功伟绩,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