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生,能饱尝凄风苦雨而演绎成为寓言;有些景观,能历经沧海桑田而屹立成为丰碑。

这些景观并非由岁月涤荡,而是成事在人。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彩虹之国”便高耸着一座丰碑式景观。最佳观景点,非罗本岛莫属。

罗本岛位于南非西海岸桌湾。植被稀疏,兽迹罕至;近岸乱礁嶙峋,浅海沉戟暗伏。这座自古适宜囚犯与患者禁闭的岛屿,流放于此的反种族隔离斗士将之钉上历史耻辱柱。

满眼凄怆,遍地荒芜,极端生存环境何以悦目娱心?

代号46664的囚徒在此煎熬18年之久。以不再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为前提,南非当局屡次图谋将其驱逐出境。“哪里是世界?这里就是我的世界,没有平等自由,我永远不会离开南非。”46664誓将牢底坐穿。

坐牢,遂成精神炼狱,一条漫漫自由路。以“漫漫自由路”为自传书名,46664的壮举遂饮誉全球。

46664是曼德拉的囚号,姓名消隐殆尽,冰冷的数字取代鲜活的个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好莱坞2009年出品了一部再现曼德拉重塑南非的影片,根据原著《与敌共舞》改编,取名《成事在人》。曼德拉深谙,囚禁他的并非白人狱卒,恰如他为臭名昭著的1963年利沃尼亚审判留下的经典辩词:“我斗争的对象,既是白人统治,也是黑人统治。”由此注定,这场战斗始于种族和解而终于世界大同。曼德拉便自学Afrikaans(南非白人通用的荷兰语),甚而通过六级考试。借以白人统治者语言之力,曼德拉摧枯拉朽般地推倒了种族森严的高墙。

囚犯的天空,奥斯卡·王尔德赋予“蓝色帐篷”的诗意。视碧空为幕墙,以蓝海作舞台。被强制改造的曼德拉矢志把这座“死亡之岛”改造成为一叶“活力之舟”。于狱友与狱卒,罗本岛俨然一所“曼德拉大学”。

1990年2月11日午后,烈日灼灼,热浪滚滚。曼德拉告别27年半的监禁,阔步走出牢狱,右拳高举,斗志昂扬,壮心不已,且把白人孩童紧抱于怀。相逢一笑泯恩仇。“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黑人用科萨语,白人以Afrikaans,齐声高呼“玛蒂巴!玛蒂巴(南非土著语,意为慈祥老爷爷)!”

黑与白,五彩调色板的底色,一旦交融,便幻化为一抹彩虹,装点非洲人民的憧憬。这片天涯海角,地理大发现冠以“好望角”之名,意味深长。

好望角,意为可眺望美好希望之岬角。46664即希望之符。因见证“民主和自由战胜压迫和种族主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把罗本岛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弘扬服务全人类的奉献精神,2009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7月18日即曼德拉生辰设为“曼德拉国际日”;在2010上海世博会南非国家馆外墙,绽放的是曼德拉那张超越时空的笑颜;2018年曼德拉百年诞辰之际,南非旅游局启动“玛蒂巴之旅——100种方式寻找你心中的玛蒂巴”,首站便引向罗本岛,在此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甚而把曼德拉精神写入宣言,将曼德拉右拳高举这一标志性姿态搬上会标……

从46664到玛蒂巴直至迷倒流行乐天王杰克逊、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超级球星贝克汉姆和C罗、影视巨星史泰龙等“众神”之“神”。生动体现联合国最崇高价值的“世界公民楷模”曼德拉,其精神亦照亮千里之外就读洛杉矶西方学院的奥巴马。2013年12月5日,惊闻曼德拉辞世之噩耗,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慨然道出:“若无曼德拉作为榜样,我几乎无法想象我的人生会是怎样。”没有曼德拉,何来奥巴马?

曼德拉以整个生命书写人生寓言并雕琢人文景观。

“你的故事也许会插上翅膀飞抵远方,成为其他民族的财富。这一切,你根本无法阻止。”《马迪巴的魔法》,曼德拉把自己最喜爱的非洲寓言集为精粹,在序言中如是写道。

稍予更改卞之琳诗篇《断章》:

你站在好望角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大洋彼岸看你。彩虹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全人类的梦。

好望角的断章,曼德拉的寓言,玛蒂巴的魔法。(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