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学中有一个“150定律”。
不管我们认识多少人,遇到多少人,真正能熟悉的人,也就一百多个,能常来常往的人,大概一二十个。
既然我们不能有太宽的社交面,那就得学会选择社交,不必把太多的人请到自己的生命里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社交,那就看看古人留下的“三个席子”的故事。
一张简简单单的草席,在不同的时候,代表不同的道理。
01
割席:道不同,不相为谋。
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兼好同学。
他们一起除草,发现地里有一块金子。
管宁继续除草,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过了几天,他们同坐一张席子读书,室外人声鼎沸。很多人围观一辆豪华的马车,马车上有穿着礼服的人。
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继续看书,然后拿起刀,把席子割断。
管宁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就是有名的“割席断交”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一路的人,就不要一起走下去了,还是各自分开吧。
顺着故事往后看,华歆长大后,跟随大将军何进,出任尚书郎。在孙策手下,也干了几年。官渡之战后,跟随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司徒。
管宁一心归隐,很多人慕名而来,在他定居的地方,形成了小村落。
他耕种的地里,有村民的牛来吃秧苗,他把牛拉到一边,用青草喂养;村里的井,人们争着打水,矛盾很大,他就花钱买来打水的工具。一系列行为,让人们越发敬佩。
曹魏政权多次下诏,请管宁做官,都被拒绝了。
人生穷苦的时候,管宁得到了公孙度的资助。后来,管宁把这些资助,都还回去了。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说了这样一句话:“华子鱼不强幼安(管宁)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曾经的朋友,一人做宰相,一人做农民,彼此不强求,也是最好的安排。
三观不同,不相为谋。人与人是有区别的,你若是不坚持做自己,还强行改变别人,这是为难了自己,也得罪了别人。
聪明的人,让别人做别人,让自己做自己。在某一个路口,分道扬镳,不必回头。
02
避席:敬人者,人恒敬之。
孔子的弟子很多,曾子是很有名气的一个。
曾子赶紧站起来,离开席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够聪明,还请老师多教育我。”
这就是“避席”的故事。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恭敬。
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交,都建立在尊敬的基础上。
你希望别人对你笑,首先你要对别人微笑,就像婴儿一样,笑着过日子,到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追捧。
你希望有人帮助你,你就得主动去做好事,抬起你的贵手,就不怕被身边的人孤立。
你需要被单位提拔,那就尊重上司,主动请教,而不是埋怨上司安排工作太重。
你要得到父母的爱,就要学会孝顺,而不是单纯地索要钱财。
就是门口的花花草草,得到了你的爱,就会绽放得更加美丽,释放更多的香气。
坐等别人拉一把,几乎是不能的。就是你穷困潦倒,也只能被嗤之以鼻。
唯有站起来,主动和人互动,关系就变好了。
03
正席: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春秋时,鲁国有个隐者,叫黔娄,一辈子都穷困,但是很有学问,也有名气。
他过世的时候,曾子去哀悼,看到他的尸首上的席子,太短了,不能遮盖全身。
曾子哭着说:“把席子斜着,能遮挡先生的身体了。”
黔娄的妻子说:“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这会违背先生的生前意愿的。”
曾子听了,哭得更伤心了,也为黔娄的品德而点赞。
黔娄年轻的时候,人品非常好,被多国的国君喜欢。鲁国请他做宰相,齐国让他做公卿。虽然他拒绝了,但是人品因此更好了。
陶渊明听了黔娄的故事,感慨地说:“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弊服仍不周。”
多年后,曾子病入膏肓了,前来探望的人很多。
有人发现,曾子身下的席子,是大夫享用的竹席。按照规定,这是不符合的。
于是曾子强行撑起身体,让儿子把席子换掉。没多久,曾子就过世了。
曾子说:“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一辈子都正直做人,已经心满意足了。
人要得到大家的赞赏,形成巨大的朋友圈,就要不断修正自己。做一个德能勤绩廉都不错的人,就是自己不去社交,也不会孤独。
与其卑微地讨好别人,去求助高人,不如自己努力学习,做善事。
于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人品好的人,如金子一样可贵,谁能不爱,谁能不是朋友?
04
若是说,社交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大概是这样的: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
人到底不是一座孤岛,在任何地方,都要不断遇见,不断再见,留下可以交往的一部分人。
聚聚散散是不能避免的,只有不断修炼自己,沉淀关系,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读懂“三个席子”的故事,对你我的社交,应该很有启发。
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人群中的一缕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