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一个大四的女孩子求助:对这个世界没有归属感,我是患了抑郁症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说,她一人在大城市求学,眼看就要毕业了,工作也基本定下来了,可她没来由地感觉迷茫。每天都感觉惶恐不安,脑海无尽地幻想着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自我否定,仿佛自己即将活成一个笑话,整个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有时候,女孩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得太多,可身体反应无比诚实。

寒假回家的日子天天都很好,可临回校前一天,整个人又开始难受,最后吐到昏天暗地,她也不敢告诉父母真实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给自己总结:许是自己依赖心理太重,面对即将毕业所要独自面对的新环境无法自处,那种对世界失去归属感的颓丧,让她感到绝望……

压抑的情绪时刻在提醒女孩:她,是不是抑郁了?

01: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抑郁风险更高!

归属感就像安全感一样,常常被提及,却并不被细究。

美国密歇根大学曾针对31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和379名学生,做了一个心理健康调研,结果发现:归属感是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可能产生抑郁症或者抑郁倾向的最好指标。

也就是说:没有归属感的孩子,容易抑郁!

那什么是归属感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Temple University学校心理学博士谢刚老师的现身说法,或是最好的诠释。

谢刚老师虽身为知名心理专家,但小她两岁的妹妹和小她四岁的弟弟,却都有着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弟弟终于在18岁时发病,妹妹工作不久后也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俩弟妹直到现在都无法生活自理,更别提一生的成长。

多年从事心理学研究,谢刚老师得出:

弟弟妹妹不幸人生的根源在于,从小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都未被满足,“归属感”就是第一个基本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父母感情不睦,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逢年过节吵得更厉害。年幼的孩子长期暴露在充满家庭冲突的氛围里,感受不到家庭与父母的关爱,时刻被害怕、恐惧的情绪包围。

孩子在家里找不到归属感,内心世界就像少了支柱。虽然勉强撑过很多年,但心理的匮乏感会在未来的某一个节点,因为某一个压力,全然崩塌,心理疾病问题陡然爆发,尤其是抑郁症,风险更高。

02:3个归属感敏感期,不容忽视

所谓归属感,它其实是每一个人跟群体之间的认同与被认同,接纳与被接纳以及联结的感觉。

孩子从出生到独立生活,一生会历经很多个新环境、新群体。孩子在成长早期的成功经历经验,会帮助他们在未来人生发展中,遇到新的陌生环境时,会尝试用同样健康和良好的方法帮助自己不断地去完善归属感。

3个归属感敏感期,家长一定不能忽视。

1)入园/入学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后,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轻则几天,重则几个月,都无法排解恐惧上幼儿园的情绪。

“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对外表现,对内其实是孩子产生了对“归属感”的需求:该如何走出家门,拥抱新的陌生环境?

在这个阶段里,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和支持孩子顺利在幼儿园找到归属感,那么就能够让孩子的恐惧情绪顺利落地。

在具体的做法上,家长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支持工作。

做好身份认同:提前半年,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生活。可以通过讲绘本故事,也可以带孩子实地考察幼儿园,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很快,他也即将成为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

做好情感联结:帮助孩子和陌生的老师,以及小朋友建立亲密的关系。家长不妨借助入园小礼物,帮助孩子拉近与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从而情感上建立更多的联系。

做好价值肯定:培养孩子一个小技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小朋友群体里有一技之长。画画、跳舞、唱歌……孩子被小朋友认可,潜移默化帮助他树立信心,爱上幼儿园生活。

2)专学

日本演员高仓健是一名广受中国影迷喜爱的演员。在高仓健的回忆录里,曾经提及过一段转学经历。

四年级的时候,高仓健因故转学,每天回家,他的袖口都是脏兮兮的,为此妈妈很生气。然而,每每看到妈妈用力地将他的袖口洗干净,高仓健却也很生气。

原来由于转学原因,高仓健在校经常被欺负。他发现同学们常拿校服袖口擦鼻涕,显得脏黑发亮,为了融入群体,他也学了样。

遗憾的是,妈妈自始至终忽视了转学对他带来的影响,因此根本无法理解高仓健的“袖口行为”。

多年以后再回忆,无法融入新集体,成为他成长中一段灰暗的时光。

转学是孩子归属感的敏感期,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这个变化,一定不要忽视孩子各个细节的微妙变化,因为在那特殊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孩子强烈的心理需求。

3)离婚

每一个面对家庭变故的孩子,无论他们表面是否平静,孩子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煎熬。

在离婚危机里,很多父母往往自顾不暇,没能帮助孩子去应对和适应这个变故。孩子在新家里得不到被认可和接纳,内心就会缺失归属感,很多心理问题由此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问题孩子背后,有一个问题家长

前两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值班日记。

凌晨,女孩因为抑郁症服了很多药,妈妈送医洗胃,完了问:明天还能上学吗?

孩子刚刚从生死线拉回,家长似乎又觉得一切如常,孩子不被看到的痛苦,越来越成为抑郁的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残酷的是,生活中还有多少孩子,明明已经抑郁了,父母根本不曾察觉!

从事心理咨询多年,谢刚老师有一个触动:那些心理健康出问题的孩子,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等父母想到带孩子就医,往往已经晚了三年,有些甚至晚了二十年!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生计,不经意忽视了孩子在早期的异常表现,或将其视为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认为孩子睡一觉就能好。

孩子不被看到的痛苦,随着时间发酵,最终到无法收场的时候,才被重视。可往往到了那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帮助孩子的时机。

纵然“抑郁”有千千万万的促因,但对于孩子而言,“家的归属感”是他成长历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第一心理需求。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能够被关注、被关爱,其实是在帮孩子奠定心理基础,地基打好了,孩子才能从容不迫应对未来的一些特殊经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向上。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养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