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少有人知道筋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练武术的人,不了解这个原理,很多功夫你琢磨不透,也就影响练习的效果。首先要剔除一个观念,就是筋并非只是那几颗大的,如脚筋手筋之类。正确的观念应该是:筋无处不在。

中医讲究气血,却很少提到筋,这个东西只在道门秘传,或者在武林行里秘传。人身有十二大经络,同时也有十二大筋络。气动血行,有经络的地方就有血管,还要再加上一句: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且有筋的地方才有经络。因为筋养气,气养血,血再养筋。筋长一寸寿长十年,筋长力大,武术抑或养生,都要练筋。

人们往往惊叹于内家高手在技击时打出来的爆发力,比如郭云深一个崩拳发人于丈外,比如尚云祥一步一丈远,比如孙禄堂一个龙形飞起来就一丈开外,这力量哪来的?就是从筋里头来的。天下武技皆以练筋为第一要务,我们各种功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练筋。有些人天生力大,就是天生的筋强,非关肌肉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中华武术从来不分什么量级,小个打大个很普通。比如李书文和尚云祥都是小个子,打那些牛高马大的从来不含糊。韩慕侠打康泰尔,韩一米八,康两米,被韩一掌就嗨趴下动弹不得。就是因为咱们是练筋的,出来的是活劲,而非拙力。当然,你个子大如果再能练出来更占便宜,比如杨露禅身高一米九几。那么筋到底怎么练?其实筋在养不在抻。如何养法?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气血足,筋就受到滋养了,就像土壤里的植物,肥料好就长得茁壮。关键就是气血,气血得过去,气血够旺盛,长期如此你的筋就养出来了。人们都有这个体会,你喝点酒,循环加速,就会觉得浑身有劲,就是这个道理。

寻常人大部分的筋都处于封闭状态,尤其是身体弱的人,手无缚鸡之力,那个筋都是软的,身上象面条一样。要把筋络打通,气血打上去,各门派方法就不同了。比如说少林派,各种气功功法,还有药酒辅助。八极拳易筋经,一个穴位一个穴位通,全通了筋就整了。而内家拳呢?不是这么练的,我们是向先天走。

什么人的气血最旺盛?刚出生的婴儿。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说到这,有智慧的人就应该一下子大彻大悟了。我们练内家拳的,打碎阴阳,回到先天,那个气血自然就旺盛了。太极拳怎么练的?不用丝毫拙力,心中空空洞洞,一套架子盘来盘去,就是要回到那个先天,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慢慢内劲就出来了。

修道也好,练内家拳也好,什么最重要?你那颗心最重要。抱元守一,守得住才谈得到之后的事情。有人练很多年不出功夫,那你找找看错在哪?内家拳,拳就是功,功就是拳,关键看你怎么练。说到这也就知道了站桩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所谓拳在桩中、桩在拳中的道理,一通百通。浑圆桩、三体式都是好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桩是先人们的创举,功用就是让你在那个先天的状态里直接调动气血,把全身的筋络都打通。只要你站对了,就会觉得浑身舒服,气血旺盛,热乎乎地上来了,皮肤涨涨的,手大脚大,身体变重了,这就是筋络通了,筋变韧变粗了。等到全身都练成这样,身体上脱胎换骨,随便哪就都能发力打人了。

好了,我把大秘密都说出来了,看看有多少人能领悟。最起码的,知道瑜伽应该怎么练了吧?做每个动作要入静才会有效果,因为你不入静气血没法活起来。其实几个动作也就可以了,做到位了定在那几分钟、十几分钟乃至更长,效果才会出来。如今的瑜伽有架势没练法,练大了小心出事。另外,练完了要溜达散血。

一颗石子微不足道,砸不了人,但是,将石子放在弹弓上,那将是利器,寻找那张弓,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何为功?

年轻的时候,肌肉越强壮,越发达,表现出来的力量就越强。人体衰老,肌肉流失,年轻时候的肌肉爆发力大打折扣,出手出脚变得缓慢,如何保持好不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四肢百骸,连接固定关节的大筋,是一种非常韧性,如同橡皮筋般具有弹射力,且不易衰退的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劲力!“老牛筋”就是来形容这个的,年龄越长,劲力却越大!瘦骨嶙峋之老者,就是依赖于其大筋的力量!有些老拳师,到了晚年,身手依然矫健,且劲力奇大,就是取决于他常年盘“筋”的效果!所以,练“功”要“练筋”才能有恒久之“功”!

练习传统武术,必须要入门,“师父领进门”,关键在于领,如何领,领什么,这就决定了习练者日后的成就。每个人的资质大同小异,即使有悟性极高之人,路走错了,一样无法自拔!

师父教徒弟,说“拳打千遍自然精”,可知道,练拳练一辈子没有功夫的大有人在,他们每天练三四个小时,从来不偷懒,累计下来,何止千遍!

拳谱讲得明白,要“身备五张弓”,也暗指要“撑筋拔骨”,但怎么撑,如何拔,知者甚少,最后搞成了清一色的弯腰驼背,静态形体,殊不知“弓”的特性是“弹”,是动态中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求整体劲,每个人都期待,都知道整体劲要将身体所有的关节整合好,却不知整体劲力最大的来源是自己身体的重量,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重量进行攻击,将自己的身体像球一样砸向对方,称“球体打人”。所谓把功夫练到“骨子里”,实际还是讲的缩涨,“缩涨”有身形的变化,更关键的是骨关节缝隙的拉伸闭合,从而产生“关节劲”,说到底就是因为骨缝的开合,产生用于固定关节的“大筋”可以崩弹,所以,缩涨是一瞬间的,由骨关节带动肢体以及身体做的瞬间崩弹开合的动作!如同在关节内加装发力装置,使得动作变的迅猛快捷。有些功夫上身的老前辈,在到了夕阳晚年,奄奄一息的时候,依然可以发出相当惊人的劲力,就是在于筋骨的盘练。当然,筋骨盘练也大大减缓了人体的衰老,使得人体可以在肌肉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保持着青春活力。俗话说“筋长一寸,延寿十年”,我们称,将功夫练到了“骨子里”!

“在气则滞,在意则灵”,用气调整用力,往往会带上很大的肌肉力;用意引导,是撑开筋骨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撑筋拔骨”的过程当中,如果想依靠肌肉的力量使关节打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肌肉紧张,关节被自动包裹紧,越用力就越不行。比如,我们在开肩的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如果能够将身体的肌肉放松,依靠身体的磨擦产生阻力,而肌肉则不会因紧张而紧崩,在阻力的作用下,使本已放松的肩关节拉伸开,使大筋能够崩起,产生弹力,就是比较惬意的事情,所以说,“在意不在力”,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熟悉,劲力就越来越强!所谓“千遍万遍,千万遍”,就是在寻找平衡点,使肌肉松而使筋骨崩,是传统功夫的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传武中,“丹田和气”运用,实际上还是为了内脏的运动,气只能是一种辅助,可以推动“横隔肌”,带动内脏运动,使内脏填充小腹,充实胯腰的横向拧转及下沉劲力。用“气”发动,在速率上受到了限制,缺少连续的自动化的爆炸劲力,在实战中面对暴风骤雨般的攻击,往往会处于下风。我们在“筋骨”训练中,可以做到突然,连续不断,在“内脏”的训练上,同样可以如此,“横隔膜”是“筋膜”同样具备“惊起惊落”的潜质,她可以实现内脏的快速“起落”,使进攻变得无可挑剔,将人体神经反射跟“横隔膜”的动融为一体,是实现“整体如球”的必要因素,招招力千钧!“在气则滞,在意则灵”,用气能与肌肉相合,用意,则可以跟“筋骨”相合。两者在表现效果上天壤之别,是实现功夫飞越的重中之重。(本文完)

附:

来源:传统武学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