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些农谚是农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气象变化,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便是到今天,有很多的农谚依然是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冬至节气已经到了,也就是在12月22日。而关于今年的冬天是偏冷,还是偏暖,过年期间冷不冷,这也是很多农民朋友和广大网友比较关注的。其实这些也可以通过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进行一番预测和了解。

老人们就说了:今冬是冷还是暖?过年冷不冷?冬至日就见分晓了,那到底如何来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冬至头,冻死牛;冬至中,单衣过冬;冬至尾,大寒年夜交。”

这句农谚就非常有意思了,它是根据冬至节气在不同的年份,所在的时间段不同而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如果冬至节气是在一个月的初(上旬),那么这个冬天会非常寒冷,甚至有可能会把不怕冷的牛都给冻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冬至节气是在一个月的中旬,那么这个冬天会比较暖和,人们可以穿着单衣过冬;

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末尾(下旬),那么这个冬天会冷得迟,往往是最冷的时候是在年底的时候。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冬至就是要开启寒冬了,而冬至节气来得早,那么这一年就冷的早,冬季较往年来得早,那肯定会感觉更冷。而今年的是在冬月的初十,也就是在冬月的上旬,以此来看冬季应该是偏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暖,冷到三月中。”

这句农谚是根据冬至节气当天的冷暖来预测后面的天气情况,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如果已经非常的寒冷了,那么就预示着这一年冬季冷的早,并且结束也早,所以到了开春后也暖和的早。

但是相反,当冬至节气到了,还是比较的暖和,那么这一年就冷得迟。往往这样的年份开春以后也会暖得迟一些。所以就有了“冷到三月中”的说法。

对于这种说法,现在有些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甚至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它们却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并且还一直流传下来,因此是有些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管是冬季,还是在夏季,一年中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当年夏季热的早,肯定夏季也结束的早。而冬季也是如此,一般冬至后的小寒、大寒才是 最冷的,但如果冬至节气就已经很冷了,就说明寒冬提前了,自然后面结束也早。

(3)“头九晴,九九晴;头九阴,九九阴。”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在冬至节气当天开始就要数九了,这也是老祖宗发明的计算寒冬的方法,其中在冬至当天就是数九第一天,而数九对后面的天气也是有预测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一九期间是大晴天多,则预示着后面的二九、三九、四九,甚至是整个数九期间晴天多。相反,在头九期间是阴天多,那后面的阴雨天也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农谚还有“头九下,九九下”、“头九下了雪,九九如六月”、“头九暖烘烘,九九如六月”等,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是头九晴天,预示着后面的晴天多。而头九下雨下雪了,后面的雨雪就多。

(4)“冬至晴,过年雨;冬至雨,过年晴。”

这句农谚是以冬至节气的天气来预测春节期间天气好坏的,也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并且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它的意思是,如果冬至这一天是晴天,那么过年(春节)期间会有雨(雪),换言之就是春节偏冷;而如果冬至这一天是雨雪的天气,那么过年期间会是晴天。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以上这些农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农谚和气象预测方法在中国民间流传。而这些农谚都是农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这些文化和知识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虽然现代科学已经有了更精确的气象预测方法,但是这些农谚仍然被很多人所信赖和遵守。因为这些农谚不仅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和气象规律,也可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今年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其实没人现在说的清楚,即便是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准确的预测。

可是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它们就都是经验之谈,还是可以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从而能提前预测,让我们心里有数,并且提前做好准备。

那你认为今冬是偏冷还是偏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