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年,跑进宫里替将士们要封赏的赵德昭,却被在气头上的宋太宗赵光义骂了一顿,没承想,返赵德昭回府上就自刎而死了。
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因哥哥早夭也就成了嫡长子,而舍他的下面还有个弟弟赵德芳。按常理说,赵匡胤去世之后,他就应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可是,最后发生了变故,皇位落到了赵光义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了兑现“共保富贵”的诺言,对两个侄子也算是贴心,并没有为难他们,而且还保留了他们“皇子”的身份。他的这一举措,也等于变相地承认了,赵德昭和赵德芳这对兄弟,具备了将来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是,大家都知道,赵光义这个人属于那种两面三刀的主,嘴上承认和心里承认是两码事。尤其是,他好不容易才成了九五之尊,从“皇弟”摇身一变成了“皇帝”,怎么可能没有私心,百年之后再把皇位还给哥哥的血脉呢?
所以,赵光义表面上对侄子的态度,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的,心里面早把他们当成了潜在威胁,不除不快。
这一年,赵光义不顾群臣的苦劝,执意要御驾亲征,率部征讨辽国占领的幽州。可是声势浩大的宋军,在与辽军的战斗中接连败北,就连赵光义也在败逃的过程中与大军失去了联系。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接连大败的宋军找不到皇帝,一时间群龙无首陷入了混乱之中。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知道谁出了馊主意,要把随军出征的赵德昭推出来接掌大权。
赵德昭闻讯后吓得浑身直冒冷汗,说什么也不肯接替大权,就在双方拉锯的这个间隙,赵光义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既然皇帝都出现了,拥立赵德昭这件事自然也就停止了,可是这件事却成了赵光义心中的一根刺。他强忍怒火没有发作,率部返回了京都汴梁,却以此次军事失利为由,拒绝对将士封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宋军此战以大败落下了帷幕,但是在战斗中还是涌现出了不少有功的将领,皇帝不论功行赏自然说不过去。可是也没有人敢直接去皇帝面前闹,于是就结伴找到了赵德昭,希望他这个“皇子”能出面通融一下。
赵德昭倒是很仗义,一溜烟就跑进宫里替有功的将士要封赏,可是没承想撞到了枪口上。
赵光义本来心里就不忿,一看赵德昭在军中有如此的影响力,更是气愤不已,厉声怒吼道:“等你当了皇帝再论功行赏不迟!”
这一嗓子差点把赵德昭的魂都给吓飞了,当即伏在大殿上磕头请罪瑟瑟发抖,失魂落魄地回到府上之后,随即就拔剑自刎了。
赵德昭的死是早晚的事,这从他的出身就已经决定了,自刎好过比被叔叔害死,最起码保留了最后一点体面。
得知侄子自刎身亡,赵光义悲痛地抱着侄子的尸体,声泪俱下地说道:“真是个痴儿啊!朕不过在气头上说你几句,你何至于这么糊涂啊!”当即追封赵德昭为魏王,并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封赏了有功的将领,算是在这件事上有了一个态度。
赵德昭死的时候,年仅29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十分可惜。可是没想到,他死后才过了一年多,23岁的赵德芳就突然暴毙身亡。
至于赵德芳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个还真不好说,或者是身体真的得了什么急病,或者是哥哥自刎之后忧郁而死,或者是遭了毒手。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纳闷了,赵德芳不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八贤王”吗?怎么可能23岁就死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八贤王”是文学作品中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拟形象,而且比照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杨家将演义》等作品中的八贤王赵德昭,一个是《三侠五义》等作品的八贤王赵德芳。
在文学作品中,八贤王不仅忠君爱民、德高望重,活得很长寿,还有一把上斩昏君、下斩谗臣的御赐“金剑”。但这也只能说明,古代人渴望能有这么一位贤王的美好心愿,并不是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