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有些年头了,老早就对太极推手特感兴趣,觉得很神秘、很神奇,充满了渴望!

买了好几本书,下载了好多个视频,反复研读、观摩,可那层窗户纸就是捅不破。

从开始学习太极拳就把《太极拳论》背得滚瓜烂熟,王宗岳的大名早已耳熟能详,他把太极推手的精髓概括总结为4个字:“粘连粘随”,甚是经典!

慢慢地接触到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对太极推手的经典概括,也是4个字:“缚盖兑吞”,不少人觉得这种总结比王宗岳的总结又进了一步,提高了一个层次!再后来又接触到武禹襄弟子李亦畲对太极推手总结概括的4个字:“擎引松放”,更有不少人认为把太极推手的精髓提升到了极致!

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王宗岳的“粘连粘随”从字面上讲只是你来我往、非常友好的习练过程,突出的还是练,而不是用!而武禹襄的“缚盖兑吞”好像是双方都更有气势了!彼此来回搭手中好像融入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那种意!更加突出了功夫的精进;而到了李亦畲的“擎引松放”,才真正把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第一次把“发放”突出出来!好像这才是太极拳真正的用!

从太极推手的境界上考虑,也许可以这么认为。

不过,当看到不少人把以上3种概括总结的4个字拆开来单独解释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牵强,好像偏离了3位太极宗师的本意。特别是这几年来,我学会了推手,并在不断实践中得到了精进,针对以上3位大师的论述进行了反复揣摩和验证,悟到了不同的理解。我觉得,以上3种四字箴言不能当4个字来理解,而应该当成2个词来理解更为妥当!

其实,3位大师讲的就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推手双方的一来一往,正好是一个圆!其中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表示动作,而第一个和第三个字为副词,分别修饰后面的动词!这样理解就非常简单明了了!也就是说做“连”和“随”动作时,要突出“粘”和“黏”的含义,才能做到“不丢不顶”、“不扁不抗”、“舍己从人”,等等。

同样,有了“盖”和“吞”的气势,还必须做到像“敷”药那样轻,像做交易那样不多不少。至于李亦畲大师的4个字,更是应该注意在做“引”和“放”时,特别要做到“擎”和“松”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3位太极宗师对太极推手精髓的概括总结说的都是一回事,只是处于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表述而已,不应该理解为武禹襄的修为超越了王宗岳,或者李亦畲的修为又超越了武禹襄!那样就大错特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