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入海口东侧的库页岛,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关键的岛屿,拥有着广袤的面积,达到了7.64万平方公里。

17世纪后,随着日本和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的东进,库页岛成为这些国家在东亚扩张的焦点之一。在清廷国力逐渐衰退的情况下,清朝被迫割让库页岛主权。这导致日本和俄罗斯对这片区域的争夺日益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历史上,库页岛经历了日本和俄罗斯的瓜分与共管。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后来的俄罗斯)最终取得了对库页岛的主权。尽管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实际控制了库页岛南部和邻近的千岛群岛,日本至今仍未承认俄罗斯对该地区的主权。

库页岛作为东亚大陆外侧的一部分,形成了与日本列岛相连的重要岛链,其战略地位对于日本的地缘政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这片土地早在古代就被中国所记录并映射在历史的脉络之中。

阿伊努人作为库页岛南部的原住民,与北海道阿伊努人同源同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生产力尚未发达的时代,最早与库页岛发生交流的东亚国家是中国

早在两晋时期,库页岛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官方史籍中,并且其地理位置,尤其是位于黑龙江入海口的地点,也被中国历史学家所明确记录。

在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的影响力不断向东北腹地扩展,辽东地区是其向北延伸的重要起点。与此同时,库页岛上生活的通古斯民族,例如赫哲族、费雅喀族等,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也逐渐加强和密切。

直到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结束了长期的战国乱世。在统一后,他下令对阿伊努人进行“保护”。随着德川幕府在1603年的建立,日本国内各大名被依据与幕府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种。

在这个体系中,松前藩作为一个拥有1万石领地的外样大名,掌握着本州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尽管领地规模不大,但其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日本向北开拓的重要一环。

在德川幕府授予松前藩黑印状后,承认了他们对北海道、库页岛南部以及阿伊努人地区的贸易垄断权。这一授权使得松前藩不仅加强了在北海道的扩张,同时开始着手谋求对库页岛的领土。

与此同时,后金在中国东北崛起,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队向东扩张,于1636年收复了库页岛,并将其划归宁古塔副都统进行管理。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朝灭亡,清朝国力聚焦于中原地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相对忽视,为日本人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清朝几乎没有派人登岛,只满足于库页岛民每年向大陆纳贡的程度。这导致清朝对于日本在该地区的行动几乎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对于库页岛的夺取之路可谓困难重重。直到18世纪初,日本才最终吞并北海道,但对其内陆地区的控制和开发却相当滞后。在此之前,日本无法跨越北海道直接控制库页岛。

其中一个阻碍是地理条件。库页岛地处高纬度地带,种植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难度较大,这限制了松前藩像其他大名那样用粮食来支付家臣武士的薪俸。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松前藩实行了场所请负制,即将土地经营权下放给商人,而这些商人则向家臣武士支付租金。这种制度的特殊性激发了松前藩对土地的渴望,加速了他们向库页岛渗透的步伐。

北上的日本不仅需要面对大清帝国的挑战,还将面对来自欧洲的竞争者。

在16世纪,随着莫斯大公国晋升为沙皇俄国,这个位于东欧的国家开始了它在世界东部的扩张之路。

尽管库页岛位于沙俄千里之外,但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热兵器的装备,俄国人渴望皮毛和土地的欲望推动他们向东拓展。在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吞并了整个西伯利亚,最终扩展到太平洋岸边。

沙俄殖民者于17世纪初进入黑龙江流域。清朝不愿容忍这种侵略,经过扫平宇内后,决定驱逐盘踞在中国东北的俄国人。

18至19世纪初,尽管俄国在南下黑龙江的行动失利,但他们继续向东占领了堪察加半岛,并以此为基地重新南下,探索进入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的航线。

在这个过程中,俄国探险家什潘别尔克中尉于1738年率队勘察千岛群岛,首次从阿伊努人那里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

在1742年,俄国首次勘察了库页岛的东海岸,尽管他们错误地认为库页岛是一个半岛,但该岛靠近日本和黑龙江口的地理位置仍然引起了俄国的浓厚兴趣。

清廷拒绝了沙俄船只在黑龙江航行的请求,这促使沙俄于1799年成立了俄美公司,旨在集中力量夺占库页岛、黑龙江流域以及美洲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加速吞并北海道,并为进一步向北控制整个岛链做准备。自1669年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发起反日斗争以来,局势加剧。松前藩武士装备了火绳枪,对阿伊努人实行了强硬打击,日本随后开始向北海道内陆和北部地区扩张。

德川幕府对此大为震惊,迅速派遣人前往库页岛,并将松前藩对库页岛的统辖权收归幕府。同时,幕府还命令仙台、会津两藩派兵戍守库页岛等地,以巩固对该地区的控制。

在1808年初,德川幕府颁布了“俄船驱逐令”,而为了更深入了解库页岛的实际情况,德川幕府派遣了间宫林藏和松田传十郎等前往该地进行考察。

这两位使节分别考察了库页岛东西海岸的部分地区,并初步得出了库页岛是一个岛屿的结论。间宫甚至在库页岛北部擅自树立了木制“日本国界”牌,显示了对该地区的主权主张。

在19世纪上半叶,日本透过商人等群体,开始大致了解堪察加半岛等北方地区的情况。为了向这些地区扩张,日本认识到必须控制库页岛作为进军北方地区的重要跳板。

在此时期,拿破仑统治的法国在欧洲强势崛起,而俄国则忙于在欧洲大陆的争斗,对远东的关注度暂时降低。

随着俄国击败拿破仑后,它一时间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

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夺取黑龙江流域领土的任务,因此成立了“阿穆尔问题委员会”,并重新开始对库页岛进行勘测考察。

在1849年,涅维尔斯科伊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支持下发现了库页岛是座岛,并将其作为一项地理大发现宣传。然而,他并未意识到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知晓了这个事实。

涅维尔斯科伊意识到清朝在关外驻军稀少,于是在1852年占领了黑龙江口,并派遣哥萨克进入库页岛,为全面占领该岛做准备。

随后,1853年4月23日,沙俄政府下令俄美公司立即占领库页岛,涅维尔斯科伊则于同年8月登陆了库页岛东岸,宣布该地“属俄国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对俄国的行动毫无察觉,但日本对此反应强烈。1854年,沙俄与英法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为避免英法海军在北太平洋对其发动攻击,俄军暂时从库页岛撤退。

为了稳住日本,俄国于1855年与德川幕府签订了《日俄亲善条约》。双方同意暂时搁置库页岛领土争议,维持现状。

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面临来自美国、英国等列强的入侵威胁,对于俄国在欧洲的困境并不了解,因此批准了《日俄亲善条约》。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惨败告终。面对此情况,俄国调整了扩张方向。正值当时英法对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利用这个时机逼迫清朝割让了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库页岛。

随着清朝被迫退出,库页岛地区的格局基本上只剩下了日本和俄国这两个竞争者。

在清朝割让了库页岛南部领土后,俄国并未能够将日本驱逐出这一地区,导致日俄之间的领土谈判再度展开。这次谈判囊括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结果导致这些岛屿一直处于日俄杂居状态。

就在1867年,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展开了明治维新,开始了一场西方化的变革。随着这场变革,日本对库页岛的称呼也更改为了“桦太岛”。

在此时期,尽管日本国力尚显薄弱,但负责北海道事务的黑田清隆(后来出任日本第二任首相)向政府提议放弃对桦太岛,以便更专注地开拓北海道。他还主张对千岛群岛提出要求。

得知日本愿意放弃对库页岛南部,俄国同意将整个千岛群岛割让给日本。于是,日俄双方于1875年签订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以此暂时解决了这场长久的岛屿争端。

在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不断壮大。随着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扩张势力至中国东北,但对库页岛的失去成为一块心病。俄国的阻挡阻碍了日本北上的道路,将双方的博弈从岛屿扩大到了大陆。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围绕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殖民利益而展开。尽管日本经历了艰苦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俄国并未准备赔款,只是让出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及领土问题时,日本最初希望割取俄国远东大片领土,甚至已经出兵占领了整个库页岛。俄国只同意割让了半个库页岛。

鉴于俄国的体量和资源优势,明治政府最终接受了俄国的条件。以北纬50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约3.6万平方公里)纳入了日本版图。

1907年,日本成立了桦太厅,作为管理库页岛南部的机构,行政中心设在丰原。获得库页岛南部后,日本又在1910年正式合并了朝鲜半岛,其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抓住了各国纷争的机会,夺取了原先被德国控制的中国青岛和南洋群岛。这些行动进一步强化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地位,为后来的扩张提供了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席卷全境,苏维埃政府崛起。美、英、日等国为阻止苏维埃政权的掌权,组成干涉军,入侵俄国。日本派出约7万日军和另外5万平民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其中库页岛北部也被日本军队占领。日本此举意在利用这个混乱的局势夺取俄国远东领土。

到了1920年,苏维埃政权逐渐控制了俄国的形势,其他国家相继撤离,但日本并不愿意放弃他们在手中的土地。日本试图控制整个日本-库页岛链,企图在亚洲大陆上占有更大的地盘。

苏俄军队开始对日本军队和移民团进行进攻,日本政府难以负担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兵力损失,这导致了他们难以坚持下去。

在20世纪20至40年代,随着日本在库页岛南部的投资增加,岛上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育、医疗和交通体系。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批日本移民前往该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07年,桦太厅成立时当地人口不足5万,但到了1935年,桦太厅的人口已经激增至36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应对战争的需求,日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大量的劳工被强行征用。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朝鲜族劳工被日本三井财阀招募至桦太厅,参与了矿产的生产工作。到了1941年,桦太厅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6万,其中朝鲜人口占了15万人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末期,世界局势紧张,各国势力争夺着地域和利益。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国等同盟国为了加速日本的战败,要求苏联在击败纳粹德国后尽快参与对日作战。

苏联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提出了在外蒙古等地的权益,并且要求从日本手中夺回库页岛南部和整个千岛群岛。这项提议得到了美国、英国等国的认可与支持。

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大规模入侵中国东北。苏军不仅攻占了中国东北,还于8月11日对库页岛南部发动了进攻。

随着苏军的推进,库页岛在同月25日被苏联军队全面占领。而后,于9月1日,苏军也攻陷了整个千岛群岛。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投降书。根据投降协定,日本割让了在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如中国的台湾和朝鲜半岛,而美军则控制了日本本土。

战后,日本对其行政组织进行了调整,根据1949年实施的《国家行政组织法》,其覆盖范围仅限于本土各岛,对于在库页岛南部、中国台湾等地的行政区划和机构被正式废除。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国和苏联陷入了对抗。为了在远东地区对苏联施加压力,美国调整了之前对日本“去工业化”的政策,开始支持日本成为远东的一个重要战略桥头堡。

1951年,美国主导了《旧金山和约》,这是一项单方面协议,旨在迅速解除日本的战败影响,并将其纳入西方国家的阵营。

二战后的和约导致了日本在地缘政治上的重大调整。根据这些协议,日本放弃了在朝鲜半岛、库页岛南部以及千岛群岛等地的主权。

然而,在涉及千岛群岛的问题上,日本持有不同立场。尤其是对于千岛群岛最南部的泽捉、色丹、齿舞和国后等岛,日本主张这些岛屿在1855年之前就在其控制之下,因此不在1855年后与俄国签署的多个领土条约的管辖范围内。这一主张导致日本拒绝放弃这些岛屿的主权。

对于剩余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地区,日本表明自己只是“放弃”,而非“割让”给苏联(现俄罗斯)。这意味着日本承认苏联(俄罗斯)的实际控制权,但不承认其对这两个地区的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历经多次谈判和协商,至今日本仍将这些领土标注为“待议区”,在地图上用有争议或无主的白色标注,保留着旧的地名和行政区划。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移民被驱逐出库页岛,一些朝鲜族劳工留在那里,形成了库页岛朝鲜族(2020年约有6万人),而俄罗斯人重新成为这些岛屿的主要居民。

苏联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整合为萨哈林州,桦太厅在日本占领时期的首府丰原市,则成为了萨哈林州的首府,现称为南萨哈林斯克。

萨哈林岛,作为俄罗斯境内最大的岛屿之一,自苏联解体后归属俄罗斯,并在现今成为其领土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约50万的岛上,80%为俄罗斯族,其余部分为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裔。而原住民费雅喀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比不足1%。这种多样性和多民族居住的现状构成了岛上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南萨哈林斯克(原丰原市)作为岛上主要城市之一,仍然保留着二战期间日本占领时期的建筑物,这些历史遗迹为这座俄罗斯城市增添了一抹特殊的东方韵味。

库页岛的历史上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清朝国力衰退后,逐渐脱离了中国的统治。契诃夫在《萨哈林行纪》中引述了当地阿伊努人的话语,强调萨哈林岛并非日本的领土。这也反映了历史上对于岛屿主权的争议和多元的民族居住状态。

尽管日本早在历史上就对库页岛领土有所觊觎,但受制于生产力以及中国王朝的影响,日本始终未能在库页岛完全占据大片土地。

尽管日本在19世纪的现代化运动中取得了成功,但库页岛的失去意味着对整个岛链的控制与地缘竞争力的大幅降低。

在日本北部的宗谷岬,间宫林藏的雕塑屹立在那里,象征着日本历史上对库页岛的渴望和挑战。他的雕像面向着北方,目光远眺,凝视着那座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隔着波涛汹涌、历史悠久的库页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视线所隔之地的距离远远超越了物理距离,也代表着日本在地缘政治和历史上的无法逾越的鸿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