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登场演绎人间百味,唱念做打舞动京剧长春。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深受人们喜爱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历经千载仍充满生机与活力。近日,聊城大学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精华”博雅大讲堂主题讲座让京剧艺术走进了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心中。

京剧课堂品芳华,慕曲社团绽光彩

早在五年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即开设了“中华艺术精粹”课程,将京剧纳入常规专业学习,这门宝藏课程为汉教学子提供了广阔的京剧艺术学习机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目之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而言,京剧的学习不仅是一门技艺的掌握,更有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京剧课程的开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和创新性体现,也是聊城大学给予青年学生的殷切厚望。“中华文化精粹”课程开设五年来,广受学生的喜爱和推崇。方寸教室之间,教师们将京剧的理论知识和身形步法倾心相授,学生们由懵懂初学到在舞台上挥舞水袖、一展英姿。专业知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打破了京剧文化与年轻一代的隔阂,让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京剧的韵味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中华艺术精粹课堂

依托“中华艺术精粹”课程,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专门成立慕曲京剧社,通过线下常规社团活动和京剧舞曲教学小课堂,为聊大学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机会,点燃着越来越多京剧爱好者们心中的簇簇星火。

点翠轻揺音婉转,水袖善舞步惊鸿。这些年来,慕曲京剧社连续举办三届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节活动,定期开设“水袖舞”“京剧唱腔”“京剧脸谱”等学习小课堂和餐厅文艺沙龙,设计制作并发放精美的文创产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京剧文化带到大家面前,使传统艺术和现代思想碰撞出精彩绚丽的火花,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推动京剧艺术在大学焕发出蓬勃的当代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节风采展示

广纳受众
戏曲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为什么我们要打破戏曲的镜框,让它融入教学中?首先,戏曲文化集传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一扇门窗。其次,戏曲艺术发源于民间,并非所谓空中楼阁,它倡导“忠义信”,鞭笞“假丑恶”,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下文化领域百花齐放,若想让戏曲艺术抓住年轻人的心,定要让其独特魅力绽放出来,传统国粹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必须有一代代人赓续火炬。将戏曲文化引进校园,广纳受众,才能更好助力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昌盛。

△图为京剧博雅大讲堂风采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京剧博雅大讲堂风采展示
△图为京剧博雅大讲堂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京剧博雅大讲堂合影留念

“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精华”博雅大讲堂的举办,就是让聊城大学更多青年大学生了解和感知国粹文化。讲堂邀请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会员、聊城戏曲家协会会员齐敬华老师担任主讲,7位京剧专家登台表演。讲座从京剧发展史、京剧特征、京剧表演常用乐器、角色行当等几方面进行了京剧知识的介绍和普及,通过《西皮小开门》演奏及《赤壁》《铡美案》《巡营》《梨花颂》《探阴山》以及革命京剧《红云岗》等京剧名段展演,将京剧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艺术实践完美结合,让学生对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和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表演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而由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带来的《水袖舞》,更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优美的视觉盛宴。不少学生纷纷表示,之前在电视上看京剧并没有太大兴趣,这是第一次现场近距离接触京剧,颇为震撼。同学们上台体验学习,亲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京剧表演艺术家们优美婉转的唱腔、技艺精湛的表演更让他们拥有了强烈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

国粹经典,世代芳华。以文化为底蕴,以京剧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京剧文化内涵,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时间的洪流会洗净沙尘,让京剧这颗明珠在大学的校园中熠熠生辉,让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一代带着国粹文化走出舞台、走向世界。

声明

本文来 源于聊城大学。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