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本书作者艾尔菲•科恩,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

作者在本书中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

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天生应该获得父母的爱

孩子天生应该获得父母的爱,而不是需要通过努力去赢得父母的爱。

父母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重要的是孩子接收到了什么信息,而非我们认为在传递什么信息。

父母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而不是让自己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出于自身的需要或自身的恐惧和自我的成长经历。

本书花很大篇幅阐述了惩罚的后果,惩罚包括了严重打孩子,打屁股,还有各种威胁吼叫,爱的撤回等。

惩罚的后果有:令人暴怒;成为孩子权力使用的榜样;最终会失效;恶化亲子关系;让孩子忽视最重要的事情;让孩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作者认为主要源于我们所见、所闻,所信奉的或者童年时候的感知以及自己内心的恐惧。

很多人受身边人影响使用糟糕的养育模式,沿用自己童年受到的错误教养方式或秉持的错误育儿观念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孩子没有死的教条的办法

想要把孩子养育的好,绝非易事,本书也确实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办法。

就像作者说的一样,养育孩子没有死的教条的办法,每个小孩都是独立的,个性的。

如果不能惩罚,不能表扬,那我怎么办,碰到孩子不听话,哭闹,耍脾气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也许家长太急功近利了,急于把处于非常态的宝宝控制住,想用最快捷最立竿见影的手段来控制住场面。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对教育小孩缺乏耐心,对他的行为显得不耐烦,并且懒于去探索更加适宜的方法。

就像作者说的这本书只是给你指了一个方向,就像路标一样,箭头标在那里走不走决定于你,但是选择这样一条路,就注定不是容易的。

因为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要我们身心投入的去体会去理解去探求,真心怕自己随时犯懒,而每一次犯懒,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条件养育,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养育,无条件的爱就是你坚持尽最大努力提供这种爱,即使你的努力不被欣赏且没有任何回报。

因为我们的力量是不对等,孩子太小了,太敏感了,你对孩子来说,构建了他整个原生世界。

孩子对你的作,和你对孩子的作,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你的挫败出门喝个酒就烟消云散,而他/她的痛苦会持续一生。

爱是没有轴心的,你欣赏孩子的某一点,不喜欢某一点,都可以,但是要保持平衡,他们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但不会成为失败者,这就需要你为人父母的引导。

你为他们令人瞩目的时候欢呼,在小的成就面前也要开心,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在意这些成功超越了他们本身,爱,就爱他们的全部。

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有在居高临下地称赞他们,因为他达到了你的标准,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理想的状况是时刻都在提供认可、鼓励和关注。

对他们的帮助,是引导他们关注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而非成功或者超越他人的兴趣,不是关注自己做的好不好,而是乐趣和爱。

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对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一般不会以机械的刺激反应出现,而孩子则不同。

精密的道德水准、认知灵活度以及关心他人的能力,本非奢侈品,但是错误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失去这些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条件养育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它关注的是孩子本身,不是孩子做了什么。

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爱。

但无条件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满足,作为父母,我们要划好边界感。

当然,孩子做错事情需要改正,但是作为父母,无条件养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意识到孩子不开心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孩子做正确的事。

无条件养育可以让我们与孩子建立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可以毫无芥蒂的沟通。

让孩子拥有更强的自主感,变得更加自信独立,重要的是无条件养育让孩子可以无条件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将是孩子未来获取人生幸福的重要钥匙。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