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5年前后的几年,我在辽宁上大学。我住的是集体宿舍,六人一间。宿舍楼的外观不可谓不壮观,宿舍内部的构造也并不寒酸。六人一间的宿舍也是修建时间不到五六年的。但是正因为是集体宿舍,为了避免火灾与不良用电等事项,更为了学生作息正常,一般意义上是冬天晚上10:30宿舍内部的灯光全灭,夏天晚上11点宿舍内部的灯光全灭,但是走廊的灯却是一直亮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夏天还好,宿舍内部的灯一灭,我就搬个板凳,拿着图书馆借来的各种各样的书开始阅读,一般都是连续好几天看到凌晨二点多才回宿舍上床睡觉,同宿舍或者熟识的同学不免赞扬起我的体力与精力来。

冬天就难受了,因为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而走廊里的暖气作用有限,我穿着羽绒服,坐在板凳上,端着一本书,看着看着,刚开始冷,到了后来就麻木地忘记了冷的感觉了。掩卷沉思之余,我有一种万物尽在心中的感觉,仿佛能够听到心灵深处的遥远的神秘的声音,但是身体一个寒颤,我又迅速地回到现实了,我在想,要是在温暖的室内看书该多好啊!要是宿舍内部的灯光亮着该多好!那样岂至于现在这般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没猜错,那时不是改革开放之前,我也不是知青!那时也不是物质缺乏的80年代,雅典奥运会刚刚举办,再有不多几年就举办北京奥运会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物资丰富,大学生们在网吧通宵打网络游戏,征途、传奇、QQ游戏等琳琅满目,情侣们在校园里成双成对。那时正值韩流扩散,大学女生们,无论美丑几乎没有不染头发的,男学生也是注重外表!大学以外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成年人的世界我们想都能够想到: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野心、贪婪、目标、理想与追寻,也都享受着21世纪的新时代的物质富饶,你能够想象到的,那个时代都有,虽然在20年之前,除了安卓手机刚刚起步外,那时几乎与现在差不多。

然而,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我却只需要一个室内的灯光来看书,因为冬天的走廊里实在是太不爽了,虽然我会不知不觉地与整个存在融为一体,但是回到现实后,我还是觉得室内更为舒适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非我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只是那个固定时刻的我,那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的我,那个2005年前后的我,由之前的年龄、思想、阅历、教育等主观或客观条件堆积起来的那个时候的我,的的确确地只是需要一个室内的灯光,那是那个时候我的内心追求的真实写照。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自我已经不存在了,从物质方面来说,如果说人的细胞七年内会全部换新一次的话,我全身的细胞已经快要换新三次了。从精神方面来说,那个时候的自我所秉持的梦想、渴望——“只是想要一个室内的灯光来看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随风而去了。

现在的我,不再是当年那个宿舍的环境,我居住在室内,几个房间都有灯光,而且是LED灯,室内也有台灯,而且是灯光可以调节的护眼灯。

我可以在冬天的寒夜里从容地翻开纸书或者电子书,居住在室内的我,不再会像当年学校宿舍的走廊里面一样寒冷,在目前这样的环境里,看书更不在话下,可以说我现在的处境是间接地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我在大学的走廊里看了几年书,可是却没有一张当时自己看书的全景照片,但是当时的自己、自己那时所处的环境、自己那时的心理与愿望,却是深深的铭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现在的我、居于现在处境的我,反观当时的自己,或者映衬当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在我的心中居然活了过来,他会看着现在的我,审视着现在的我,他会说:我只是想要一个室内的灯光来看书。而你,却过得如此滋润?在有室内灯光的“如此优越”的环境下,看拌音或者快手小视频,打电脑或者手机游戏,或者日复一日地得过且过,秉持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很少以坚定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目标,几年下来都没有任何长进……

我不想反驳过去自我的质疑,因为自从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我还是处在不断地进步中的。而要在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后,还要每天傍晚拿着书在灯光下看,又有些不合时宜且也不太现实,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毕业后的这十几年,如果自己持续不断地发扬看书的喜好,并且笔耕不辍,应该比现在强得多的。至少在精神层面,也应该是有更大的成果的。

十几年来,虽然肉体的细胞全面更新换代了几茬,但是心灵却是前后相接的,所有过去的经历下的自己堆积成了现在的自己,不管现在的自己成长如何?进步多大?但是自己来源于过去,所以就不能遗忘过去。甚至可以说,自己要主观上去追寻过去的自己,探寻过去自己的心愿、夙愿、梦想、渴求,自己要反观过去,映射过去,去与过去任何一个阶段的自己谈话,这应该成为一种行为与思想指南。这样的作为并非仅仅是“不忘初心”的意义。众所周知的"初心"可能是童心、善心、爱心、慈悲之心等一切正向的心理、意识或者用心。而回望过去却可能是直面过去自己的不足、欠缺、遗漏、失意等所有主观或者客观的正向或者负向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许多多的过去的梦想在现在实现了,而许许多多的过去拥有的却在现在失去了。如果时间像相对论所说的不存在或者相对存在,如果过去与现在可以交互,那么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就有必要进行一番长谈,倘若人人都意识到这样做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就会洗心革面,痛定思痛!如果能够穿越回到过去,相信许多人的路会重走。但是,逝者已矣!后悔药是不存在的。为今之计,你就是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办法使过去的自己活过来,你就会从过去的自己身上发现无穷的宝藏。而且这个宝藏有且只有是你的,它存在于你的心灵,任何人都不可能剥夺。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二十出头,在那样琳琅满目的丰饶的物质世界、花花世界,我所有的心理都指向——仅仅只是缺乏室内的灯光来看书,现在的我,都无比崇拜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有如高山仰止,那个时候的我,从精神角度,应该能够成为一种鲜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虽然过渡到了现在的我,但我觉得,现在的我与当时的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个完全不同的精神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因为现在的我的梦想,早已不是“仅仅只是缺乏室内的灯光来看书”。

这就有些出奇了,有些玄妙了。过去的自己不是自己,那么现在的我是我吗?因为未来的我看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也是一个陌生的自己,在精神、意识、物质等层面可能高于未来,也可能低于未来。那么,未来的自己看过去的自己呢?

如果观察者效应存在的话,既然现在的自己可以审视过去的自己,那么过去的自己何尝不可以凝视现在的自己?过去的自己又何尝不可以远望未来的自己?那么自己如何定义生存?如何定义自我?如何定义过去、现在、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未来的自我同属鲜活的存在,那么,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个自我?一个人究竟如何处理如此之多自我的关系?如何踯躅过去的自我,立足现在的自我,进而面向未来的自我?

“我仅仅只是缺乏室内的灯光来看书”,它会不断地拷问着我的心灵,使我难以呼吸视听!只因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我还想到了那么多白发苍苍的古圣先贤,屈原、伍子胥、吴起、庄子、老子、佛陀、耶稣……想到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志虑忠纯的人,他们应该是理清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的关系,从而成就了终极的自己。

可是,更多的人,至少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许许多多的人还在受苦,有物质方面的贫苦与穷困,但是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苦闷与忧愁。

有很多人甚至自绝于人世,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为万物之灵的强大属性。他们从来没有与过去的自己谈过话,没有唤醒过过去的自己,没有在心灵上给过去的自己留有一席之地,精神上的成长几近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教育的痛点与欠缺,也是大众意识的短板,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心灵法则几乎难有用武之地,物质时代已经逐步地使许许多多的人在心灵上步入绝境。

既然我们说这是“物质时代”,得益于处在发展中的经济与良好的社会治理,说明当今时代物质并不奇缺,也可以说是国家与社会已经为每一个个体做了许多,余下的,是个体如何为自己做的问题?

因此,步入绝境的原因来自于人们的心灵,人们必须从各自的心灵中寻求出路,人也应该知道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最终的救赎只能来自于自我心灵的反思,进而使心灵成长,心灵觉悟,心灵觉醒,心灵成熟,心灵回归,心灵超越……是的,你可以创造任何一个属于你的心灵的波动状态的词汇。其实,从此岸到彼岸,有可能只是心灵的一念之间。

人们终究会知道哪怕是最世俗的人、最没用的人,哪怕是被生存与失意打击的最无地自容的人,也能够通过自我的反思,从当下的苦痛中寻找到闪光点,来反衬过去的不足与欠缺,也可以用当下的自我与过去任何一个阶段的自我对话或者类比,这样,就会使过去的自己苏醒过来审视现在的自己,进而使现在的自己开始萌生属于潜能与潜意识的力量。而人的潜意识,你要知道,那是人心灵的上帝。上帝其实一直就在人心中。

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部或者他人的帮助,仅仅是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就潜存着难以估量的能量有待于开发与利用。当那个时刻到来时,所有的人都会成为自我的主宰。

声明:本文原创,欢迎转载让更多的人看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