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陈晶

2024年,杭州博物馆要做一件和全体杭州人息息相关的大事——

推出“杭州请回答”1949-2024: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特展(暂定名),展现杭州城市变迁,挖掘现当代杭州记忆。

“百万收藏”征集计划是杭州博物馆在2021年推出的藏品征集计划,以“大杭州”为视野,积极征集、收藏与展现反映近现代以来杭州城市建设变迁、工业文化进展、生活方式转变等相关的时代物证,为杭州的明天收藏今天。这次展览,算是一次成果展现。

就在2023年底,杭州博物馆向杭州市民发出一份策展邀请函,征集30位市民加入到策展中来,一起策划这场展览。

1月19日,30名公共策展人名单出炉,并召开了联合策展团会议。当天会议有一个重要议程,就是30名公共策展人围绕两个主题进行讨论:为“标志性事件”的遴选建言献策、为杭州现当代“见证物”的征集寻找线索。

杭州哪些“标志性事件”,是最能代表杭州在1949年—2024年的城市记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答案。

“集体记忆”的共鸣,是不少公共策展人寻找的角度。

比如红太阳展览馆、1988年台风,土生土长的刘丹对杭州的文化历史、旧城改造等内容特别关注,“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是武林广场、浙江展览馆,其实我们小时候,这块位置就叫红太阳展览馆,凡是杭州发生大事件,都会在这里举行,绝对是杭州人的集体记忆。”

这一点,很多公共策展人也都很认同。大家一致认为,需要从杭州的衣食住行,交通、生活、民生、文化等几个方面,梳理出代表性的集体记忆进行展现,让来参观的观众,一下子就能找回当年的记忆。

新杭州人的代表罗珊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点出的标志性事情,也让大家很有共鸣。

比如2006年,她初来杭州,就听说杭州在建筑地铁。“那时候,我在下沙,去往市中心坐的是B1快速公交,就感觉路上的时间特别长,等到了2010年,杭州地铁1号线来了,从下沙到市中心,一下子快了很多。”她还记得第一次去西湖边看烟花大会,烟花究竟多美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一大早自己就从下沙赶到了西湖边,一直等到晚上,这个等待的过程印象最深刻。还有第一次在淘宝上网购的经历,大概是2006年、2007年左右,她当时买的是一个移动硬盘,“现在回头看看这些,自己曾经参与了杭州这么多城市进展的过程,也是很骄傲的。”

的确,杭州的城市进展和社会变化,和每个杭州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80后的卢鲁,就是1995年杭州第一批招入民办初中的学生,“我被录取的学校是文澜,那时候也是参加招考考进去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很荒凉,就在海洋二所旁边的房子,旁边还有菜地。第一批总共也就2个班,一转眼竟然快30年了。”

这次在联合策展团展览策划分组讨论会上,各位公共策展人从“集体记忆”“个人情感”“城市进展”等角度,充分发表对“标志性事件”甄选的意见和建议,为杭州城市“见证物”的征集提供了宝贵线索,为展览、活动策划建言献策。

杭州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他们还会与各位公共策展人进行定向深度访谈和交流,并在展览的文本梳理、展品组织、平面和空间设计的重要节点上,邀请公共策展人代表参与展览阶段性成果汇报,充分吸纳公众对于展览的建议。同时,各位公共策展人还将参与到展览公共教育活动的策划中来,形成博物馆与市民公众的深度互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