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当下,“教师退出机制”成了社会上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不少中小学教师的担 心和焦虑。比如,今年1月7日,北京丰台区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 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明确提 出,“2024年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这样一来,包括前几年已经宣布启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贵阳、浙江宁波、山东平阴、北京、广东、湖南怀化等地在内,全国超过10个省市先后宣布启动了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这意味着教师将不再是“铁饭碗”,教师不再“早涝保收”,教师不再一劳永逸能教到退休;换句话说,“教师退出机制”犹如奔向教师而来的“狼”,“狼真的要来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办?
据此,笔者最想说的是,我们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正确对待“教师退出机制”,也即要充分认识实施“教师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少教师难免有疑问,也一定会拷问,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什么要挥向我们?
凭心而言,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并非为了减员裁人,并非为了吓唬、捉弄和为难绝大部份教师,并非为了打破绝大部份教师的“饭碗”,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了净化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广大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多半都是教师造成的。
比如有些教师总是不读书、不写作,这样我们怎么可能带领且指导学生的读书和写作?比如有的仍热衷于题海战术,仍在拼时间、拼体力、拼精力,这样我们怎么可能淡化过度应试的恶性竞争?比如有的仍然热衷于“老一套”的教法,这样学生怎么会不反感和厌倦学习?比如有的除了上课,总见不到人影,这样学生怎么会信任和喜欢我们?比如有的缺乏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我们怎么可能改变自己……
正是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深蒂固,所以中小学校要积极稳妥地实施“教师退出机制”。
关键是学校要厘清被退出的对象,也即要退出的是师德和师能不合格的教师,是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是经过培训、教育和指导仍难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当然,这样的教师只是极少数。
但“一粒老鼠屎会毁掉一锅粥”,如果这样的“老鼠屎”不及时铲除,会严重影响其他教师的积极性,由此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因此,我们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涛声依旧”、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自愿沦落为这极少数中的一员;除了万万不可疏忽大意,但也不必惊慌失措,不必过度担心,不必背负沉重的思想和心理包袱,不要道听途说,不负责任传播谣言,任性扩大负面影响,更不要无端揣测和指责,人人自危,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影响安定团结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其实是一种力度很大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是倒逼我们加快改变教育教学思想以及提高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
如果我们总是“躺平”在过度应试的舒适圈里以不变应万变,总是用不变的思想、不变的教法去教每天都在变化的学生,总是“想当然”、吃老本,总是拿着“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学生怎么能减负,他们怎么能自主学习,教育教学高质量怎么能实现?被动要挨打,落后要淘汰,到时候,我们也终究难逃被退出的厄运。
因此,我们要下好“先手棋”,要把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带来的压力变成动力,把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带来的担心和焦虑变成投身教改的信心与决心,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努力、更主动,要放下架子“屈”当“小学生”,要善于向同伴、向名师、向书本学习,包括在线学习,要放下心理压力,轻装上阵再出发,要勇于自我革命,勇于否定、批判和挑战自己,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在用心改变自己中见真章。
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我们的备课要更下功夫,思考要更深刻,问题预设要更全面,要以变制变,争取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同时,我们的上课要更加灵活,要以研究者的视角“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要宽容他们出错,并引导他们自己改进错误,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作业且分类布置,要耐心等一等思维“慢半拍”的那部分学生,要以更大的爱心、诚心、恒心帮一帮学困生和“问题学生”。
尤其要教书育人,争做人师。要有教无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学会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回复并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尽最大可能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条件。这些都是我们的良心工作。这样,我们还要为是否会退出而发愁吗?
其实,这一制度的实施“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关乎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关乎教改的持续推进,而且关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因此,除了我们要端正态度、积极应对,我们还希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科学实施“教师退出机制”。也即“教师退出机制”要先试点后推开,要把思想教育、宣传动员做在前、做到位,要把广大教师的思想统一起来,要步调一致、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退出机制”,要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内涵,使之成为丈量我们业绩的一杆标尺,成为促进我们专业再发展的“压舱石”,既帮助我们看到优点,又发现不足;既促使我们学习有榜样,又激励我们赶超有方向,为不断走向成长新高地奠定基础。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各中小学校既要讲原则,又要灵活操作;既要公正公平公开,又要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还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尤其对老弱病残和不称职教师要正确区分,既要适当照顾老弱病残的那些教师,又要做好不称职教师的培训和转岗,届时,如果他们的年度考核仍不合格,必须坚决退出。
同时,学校要把年度考核贯穿于实施“教师退出机制”的全过程,既要决策科学、程序到位,又要把权力交给教师,而且要认真开好两个大会:一是“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是学校各项事务制度化、法制化的组织,各位代表是全校老师推选出的师德高、公信力强的教师;学校工会要重视代表的选举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
作为代表,要本着对同事和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既要学懂弄通上级部门制定的“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又要认真分析和研判本校教师的现实情况,然后汇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促使制定的退出细则更加符合校情民意。
二是“听证会”,要把退出的相关政策和教代公制订的实施细则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样一来,某个教师是否称职、是否列入退出名单,就由大家说了算。
另外,学校还应邀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一起参与考核,到逼教师增加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教师退出机制”事关每个教师的前途和命运,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学校领导要多走群众路线,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忌实施时的“大呼隆”“一刀切”,切忌把退出变成对教师的“秋后算账”,切忌用投票的方式简单粗暴决定退出对象,切忌校长一个人或某个人说了算,切忌发生拉票、贿赂现象,切忌把性格内向的教师清退出去,切忌“暗箱操作”,切忌定指标、定人数,切忌“末位淘汰”,切忌退出的“绝对化”,也就是不管怎么样,有人必须要退出;这样的“教师退出机制”,无疑是对我们莫大的侮辱和伤害。
尤其要防止的是,“教师退出机制”只针对教师,却把校长和中层干部排除在外,也就是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校长、中层干部不称职,如果他们的年度考核不合格,也同样要“退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心服口服,才能发挥“教师退出机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发展,才能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