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代”言|建议打造“创新街区生态” 这个人大代表关注创新资源整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代表“代”言|建议打造“创新街区生态” 这个人大代表关注创新资源整合利用

“坚定不移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市人大代表姚京川用笔在政府工作报告上画出重点。作为来自科技创新一线的市人大代表,他对成都未来一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姚京川眼中,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成都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高能级创新平台纷纷在蓉落地“生长”,“成都科创生态岛”从兴隆湖美丽的湖光掠影中崛起,成都正打造一张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人大代表的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履职一年来,姚京川告诉记者,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工作,深入企业、研究院等创新一线进行走访调研。

他发现,面对不断集聚的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在研发试验、技术服务、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等方面,成都需要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同时也需要找到打通从创新策源到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应当尝试对标国际先进做法,探索出符合成都和天府新区实际情况的自主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与四川天府新区在2023年成立了专班工作组,探索强化地方与行业对接科技服务的合作模式,但仍然存在创新生态方面的一些问题。”姚京川建议,市级相关部门考虑支持天府新区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强化兴隆湖周边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打造一岛一平台的创新街区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技服务质效,打造“环兴隆湖”科创品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行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京川此次参会,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他认为,应该持续加强“创新街区”政府服务专班建设,以“成都科创生态岛+国创中心”的区域新模式,拉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共建共享创新街区公共服务政策平台;充分协同创新街区所涉区域内大院大所、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匹配资金、政策和专班支持,集中梳理成果清单和场景清单,匹配课题立项、研发环境、成果转化等多元技术服务。

在打造科创生态品牌方面,加快培育区域+行业共建的创新赛事、峰会活动、行业展会,形成品牌引领、行业带动、地方助力的良好创新生态,增强对创新主体、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姚京川还建议进一步丰富企业培育孵化的空间和服务矩阵,有效提升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创业企业的承载能力和企业培育服务能力,打造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摄影 熊一凡 黄雪松 视频 熊一凡 阳辉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