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商户之女,为何压黛玉一头,海棠诗是一个局:探春为自己埋雷

都知道薛宝钗有手腕,硬生生以低贱的出身,以弱胜强,打赢宝二奶奶争夺战。

厚黑粉因此将她视为逆袭和爽文女主,毫不犹豫送上自己的膝盖。

如果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是场持久战,哪场战役扭转了宝弱、黛强的格局?

你可能想不到,是大观园最浪漫的团建——海棠诗社

贾芸送进两盆海棠花,一盆伏晴雯之死,另一盆伏黛玉之殇……

诗社是武器

隔着时代的鸿沟,现代网友对诗的认知严重退化。

大多数网友认为它是文人的一种爱好,和遛鸟、养狗差别不大,只是雅致了一些而已。

因此认为大观园起诗社只是女孩们的团建活动。

这是严重误解。

在古代,哪怕最差劲的文人都知道,诗和神一样,是要顶礼膜拜的。

文人奉为圭臬的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诗”就是《诗经》。

“经”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

纬线(横线)可长可短,可千变万化,但经线却贯穿始终。因此“经”引申为思想、道德、行为的标准。

唐·李乔在其诗《经》中写道:“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诗》传达的是道德、礼仪的规范,经不可轻动,动则天地翻转。

古人平章诗的好坏,只在词句、意境、结构上评优劣,是纬线。但海棠社动的是根基!是经线!是要改天换地!

有备而来

海棠社是红楼中的第一次起诗社,却很仓促,疑点很多。

1、全体捧臭脚

海棠社很怪异啊,简直是全体人格大变身。

迎春和惜春,大观园的活动很少参加,这次反常表现积极,又是监考,又是限韵。

迎春姐妹一个没主见,一个小透明,为啥都积极的不行,频频发言?平时谨言慎行,这次怎么不怕言多有失了吗?

李纨是个大菩萨,兴儿说她是“问事不知”、“说事不管”,美其名曰“清净守节”。

但在海棠社上,却成了活动家,一会自荐掌坛,一会替宝钗起诗号,一会又要掌握诗社主动权。

谁懂啊,清净守节的李纨,在诗社上一直在争权,搞一言堂,谁给她撑了腰,打了气?叫这寡妇回了春?

探春也很反常,整个诗社团建一直在揶揄黛玉,送她潇湘妃子诗号。

潇湘妃子名号雅致,但黛玉是未嫁姑娘,叫妃子是忌讳啊!

宝钗不用说,一向反客为主,这次也不例外,高谈阔论,士气高涨,气势逼人。

你看众人这架势,像不像牌桌上的三斗一,黛玉就是被斗的可怜虫。

2、以快打快。

成立海棠社节奏很快。像旋风,来不及思考,已被裹。

诗社是思想和情趣的事,费的是脑子和情思,这帮人弄的却像干大包干,一阵风就从组建、人员、建制、起诗号,到写诗、限韵、写诗、平章,一条龙就完成了。

这是写诗吗?

这是搞阴谋!

阴谋就要快,以快打快。

你慢慢来吧,以黛玉的聪敏,一天就回过味了,她们的目的还能得逞?

所以要快。

诗社制度刚建好,李纨就迫不及待:“既如此说,明日你就先开一社如何?”

探春更急:“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

呵呵,看你们急切的样子,猴急猴急啊!

海棠社就是一个局,众人捧宝钗压黛玉的一个局!

林家是诗歌世家啊,是公认的书香门第啊,黛玉竟然在诗歌PK中,落败薛宝钗。

宝玉不服,被李纨硬性打击了:“原是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

呵呵,这是平章吗?诗技不够,强权来凑?难怪宝钗非等李纨来了才建社:

“‘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

海棠社就是一个局,众人捧宝钗的一个局啊!

做局时机:贾政外放。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诸事,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

海棠社搞团建整整用了一回篇目,但在第一段写了贾政外放。这件事和海棠社绝对有关系。

【洒泪亭】

贾政外放,曹雪芹专门写送至【洒泪亭】,不是简单之笔,而是暗写了贾政这次外放是被逼的。

文人雅致,出远门,都有洒泪亭送别的环节。

但送别和送别不一样,如果外放是件高兴事,洒泪亭送别只是程序,不必在意。

比如王子腾几次外放,但每次都是升迁,是合族欢腾的事,不必写什么洒泪亭。

贾政这次特意交代洒泪亭,暗示这次外放是让他痛苦的。

贾政痛苦什么?让他七尺男儿在子侄面前流泪。

【学差】猫腻

贾政外放的差事是【学差】。

学差,即学政,相当于教育界的钦差,负责为国家监督、遴选人才。

遴选人才,为什么令贾政这么痛苦?

因为外界也和大观园一样,有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海棠社,是对贾家原来诗礼的重新洗牌。

这就是诗社建立的时机,这次变故是从里到外的。

不然你以为宝钗及薛家的人脉,能请动李纨、探春、迎春、惜春这庞大的阵容捧臭脚?

黛玉的大危机

记住,海棠社看着浪漫,其实是黛派人物最大的危机。

海棠社到底改变了什么?

李纨说自己看到宝玉抬进来两盆海棠,就做海棠诗,老实的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到做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你知道宝钗的这番话有多荒谬吗?不仅搞笑,而且很毒!

1、改多情为木偶

【未赏先做诗】,在宝钗的眼里,诗歌只是炫技,只要会赋比兴就行,不论你看到什么,情只有一种。

同样,看到白海棠,就只能有一种情,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把多彩的生命、烂漫的情感都抛弃,做个寡妇式少女。

真挚的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这不要脑子的统一标准,无论感情多充沛,都成了垃圾。

这是奴化,将人变为木偶,把真人变为假人。

贾家是天下望族,是道德礼仪的风向标,当贾家都是木偶,红楼天下只剩一群傻子。

2、 把神仙贬为姬妾。

这次海棠诗对决,李纨平章宝钗胜过黛玉,理由是宝钗含蓄浑厚,而黛玉感情飞扬出天际,当然宝钗胜。

这不是评诗,而是重新定义风向,制定新的“经”。

为此必然打压黛玉派。

怎么打压?

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揶揄她想林姐夫。

“妃子”虽然都是皇帝的女人,但不是嫡妻,是偏室,只有服从的份儿。

这等于把圣人拉下神坛,踩在脚下跺两脚。

如同纣王作诗调戏女娲,把神女污蔑成以色事人的姬妾。

歹毒啊!

而贾政此次外放的主要任务,就是扮演宝钗、探春、李纨的角色,把圣人打下神坛。他世代钟鼎之家,竟要做小人,焉能不哭?

海棠社的危害

此次海棠社的危害是巨大的,结局是非常残酷的。

在大观园内,怡红院内的海棠死了半边,晴雯死了;等那半边枯死,黛玉也将香消玉殒。

在大观园外更广大的天地,则引起了滔天巨浪。

“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糟踏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饥回来……”

天下官员何其多,需要让贾政顺路去管?他只是一个学差啊?

因为这海啸是朝廷改诗的经线造成的,是人心不服的海啸,才要派贾政去安抚人心,OK?

探春、李纨等人捧臭脚,把宝钗抬上高位,最终宝钗会把荣国府搅和得天翻地覆,检抄大观园就是报应。

探春到最后回过味要亲自撵走宝钗,但大势已去,大厦已烂,百年望族贾家的丧钟已敲响……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