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在讨论期末评语。一位浙江家长在网上晒出孩子的期末成绩单后,有网友留言说“跟我们孩子的期末评语居然一模一样,老师写这个难道也有模板吗?”“现在的评语都是打印的,很多都是网上找来的、重复的内容。”有网友说,这样千篇一律的期末评语,让人感觉少了情感的交流。(2月5日澎湃新闻)

一般期末评语的字数在150至200字之间,通常要求包含学生一个学期的总体印象、突出表现,以及下学期展望这三部分内容。可以说,期末评语写的怎么样,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怎么样,能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期末评语当是教师的期末试卷。

或许是一些教师教学还没有下足绣花功夫,或许是教师的课外负担太多,导致一些教师写的期末评语同质化内卷:“你是老实的孩子”“你是数学小天才”“你善于交际”“你很活泼”......不少网友质疑:“写善于交际,是不是变相在说上课爱讲话?”“老师写的活泼,是调皮的意思吗?”有老师回复说,当有的孩子在学校过于跳脱,不太受控制,比如会满教室飞奔时,“也就只能写活泼了”......

“小朋友们真的很在意期末评语,还会互相比来比去。”杭州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说,想要写出有孩子喜欢的有创意的评语是很不容易的,“我写之前都会先去网上看看别人写的,找找有没有好的创意可以借鉴的。”

这个做法走偏了。期末评语首先是在对孩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是雪中送炭。所谓创意,不过是锦上添花。“现在学校对老师的期末评语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有才的老师也是很多,有的写诗,有的画画,还有写文言文的。”一位小学资深语文老师说,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写最传统的期末评语。这或许才是基本的态度。

当然,锦上添花更好,但教师必须更有功力才行。比如,四川成都的王娟老师为毕业班的38个孩子画了38幅画,每幅画上除了有孩子的肖像,还有一段特别的评语。杭州江南实验学校312班的副班主任杨心怡是美术老师,她用平板的绘图功能给班上每个小朋友都画了一幅专属肖像画,班主任再加上最合适的评语。

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应该建立在单一的量化标准上。情商、逆商、美商、音商……这些综合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学生,不抹杀任何一项独特灵感和独特优势,才能让多元化的学生和教育生态出现。这就像森林和树林的理论,为什么大家更喜欢的是森林而不是树林?因为森林是一种生态,除了有高大的树木以外,还有小草、小花、藤蔓。这样的系统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这种生态会带来无限生机和可能,而树林就只有树。在森林这个生态当中,不应该把参天大树和小花小草作比较,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期末评语必须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今年1月初,杭州市教育局官网发布《杭州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到了要“强化教师评语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突出激励和指导的功能。”这份清醒值得点赞。也期待各学校的期末评语以多维度、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为导向,把教师所写的期末评语,作为对教师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当然,这还需要加强日常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减掉不涉及教师教学的各种课外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观察学生,研究学生。